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肩负重要使命,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将独特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加强与东盟的开放合作,推动质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服务加快发展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为国家战略安全提供强力支撑。
高位推动 筑牢质量根基
“市场监管部门帮助柳州建成涵盖571项标准的螺蛳粉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检测能力覆盖全产业链2374个项目参数,将产品保质期从10天提高到6个月,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质量升级,使街头'小米粉'蜕变为750亿级'大产业'。”广西美申园食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海说。
质量强桂,关键是找准着力点。广西以小切口,撬动大市场,高位统筹、高效推进质量品牌强县、强园区、强链、强企。
在高位统筹方面,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自治区主席担任质量强桂领导小组组长,党委常委、副主席亲自分管质量工作;出台《关于强化标准引领和质量支撑加快构建广西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实施意见》,将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开展自治区党委质量考核,安排5年2.6亿元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建成东盟国家标准化合作交流中心,成为唯一面向东盟的国家级标准制度型开放平台,为质量工作提供坚实保障。
在高效调度方面,广西建立大质量和知识产权工作调度机制,大力推进质量品牌强县、强园区、强链、强企建设。广西开展质量强县活动覆盖率达到100%,20个县(市、区)成为全国质量强县培育城市;121个产业园区开展质量品牌强园区建设,5个重点产业链推进质量品牌强链建设;规上工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98.2%,同比提升0.3%,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5%以上,房屋市政工程竣工验收合格率、大中型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均达100%。
在高质量提升方面,广西打造“桂有优品”,擦亮质量品牌,累计获得中国质量奖提名奖7个;获詹天佑奖、鲁班奖等多个奖项;12个地理标志产品入围中国区域品牌百强榜,上榜数量连续3年居全国第二。柳州螺蛳粉、广西六堡茶、桂林罗汉果等通过标准化生产,出口80余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额年均增长25%以上,让“广西味道”走向世界,让质量品牌成为产业升级的“金名片”。
创新引领 激发质量活力
广西市场监管系统以AI赋能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打造AI在线客服、报告审查和意见通知书审查三大智能体系统,显著提升检验检测效率。
质量强桂,创新是重要驱动力。广西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促进人工智能与质量发展深度融合,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助力构建“北上广深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的跨境产业模式。
在构建跨境AI产业生态方面,广西重点服务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以下简称“南A中心”)建设,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管局获首个国家部委专项机制支持,并在该中心设立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知识产权服务窗口,为东盟企业提供高效注册、政策咨询、质量服务及项目对接支持。截至今年8月底,南A中心已签约AI项目43个,34个项目完成注册或选址,让国内优质研发成果在广西转化、在东盟应用。
在打造智慧市场监管体系方面,广西构建覆盖全业务、全流程、全数据的广西智慧市场监管服务平台,全面归集市场监管领域全要素数据,推进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的数据互联互通,提升市场监管体系的整体效能,以创新驱动提升治理能级。其中,“三品一特”AI安全分析平台入选自治区首批AI开放场景,风险预警响应效率提升60%。
在深化AI创新应用实践方面,广西举办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超级联赛--市场监管服务创新应用大赛,培育新质市场监管队伍;试点“AI﹢NQI线上平台”,推动质量基础设施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广西质检院推出“AI﹢检验检测”服务,实现企业“掌上送检、秒级响应、实时查报告”,让监管更智慧、服务更高效。
夯实根基 提升质量服务
“以前,申请国际检测认证需送样到外省市,等待3个多月才能拿到证书。现在把样品送到南宁,只要符合条件,15天就能拿到证书。”位于中越边境防城港市的广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制造管理部品牌认证主管王婷表示,通过广西质量服务一站式平台,大大降低了产品升级的成本。
质量强桂,优质服务是保障。从经营主体拓量到纾困解忧,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围绕全区九大产业集群和15条产业链,为经营主体提供一站式质量服务。
该局建成质量服务一站式平台165个,实现县区、园区“双覆盖”,为经营主体提供检验检测、认证、计量、标准、专家咨询、质量培训、商标品牌、法律服务、质量融资等11项协同服务,累计提供服务64.78万次,解决技术难题7500余个。
该局高效承接深化地方标准管理制度改革国家试点,开展专精特新企业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对接活动,精准指导150家企业标准升级;累计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19项,牵头或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2712项;食糖、螺蛳粉、六堡茶、混凝土结构、乡村振兴等领域标准化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目前,广西拥有社会公用计量标准2070项,满足90%以上的产业基础需求;建设国家级质检中心10个、省级质检中心39个;检验检测项目参数34.3万项,制糖、特色食品、中药材、木材加工、茧丝绸等产业检验检测能力位居全国前列。广西还深入推进百色市电解铝产业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国家试点,低碳产品认证获证企业和证书数量连续4年排名全国“双第一”;与香港标准及检定中心共建实验室,帮扶1069家企业获香港高端品质认证证书1197张,创造经济效益超541亿元。
开放合作 拓展质量空间
9月1日,广西凭祥友谊关口岸海关查验平台迎来了繁忙的一刻。工作人员正在仔细查验一批进口榴莲,确保其符合质量标准。
质量强桂,开放发展是方向。我国与东盟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广西作为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要门户,立足区位优势,以标准、计量、认证、检测为核心,推动中国-东盟质量基础设施“软联通”。
广西开展“省部共建”,成立东盟国家标准化合作交流中心,参与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参与国家标准委与东盟秘书处、东盟国家专业机构举行的8次多双边会谈,助推完善中国-东盟区域技贸措施规则。广西成功举办2025面向东盟的标准化合作论坛,形成设立东盟国家标准化合作交流中心专家委员会等19项成果。广西还建设“一带一路”国家计量测试研究中心(广西),举办面向东盟的计量技术论坛,与老挝、缅甸、柬埔寨分别签署合作协议,为深化中国与东盟国家计量领域合作、推动计量技术创新与应用开辟了新渠道。
广西组建中国-东盟新能源汽车检测认证联盟,与东盟国家互换516项电动汽车重点标准清单、转化32项中国标准;升级中国-东盟/RCEP标准云平台,运行“技术性贸易措施红绿灯系统”,收录技贸数据近6.2万项、法规标准题录25万余条,为企业应对贸易壁垒提供便利。
广西还与老挝共同研制老挝国家铁路标准;组织中越企业制定3项跨境快递物流团体标准,企业单票成本降低30%、越南合作方效能提升100%,带动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同比增长690%;在东盟合作建设1000多公顷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农作物增产超15%;支持广西柳工主导编写IEEE国际标准,产品畅销海外,收入破百亿元,轮式装载机全球销量第一。
目前,广西正处在成型起势的关键阶段,具备高质量发展的各种要素和条件,迎来了历史最好发展时期。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面向未来,广西将持续以“AI﹢”赋能质量发展与开放合作,深化与东盟及各方的质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陈深情 甘孝雷 黄万胜)
转自:中国质量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