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存在经济刺激政策退出、各国财政赤字高企、国际贸易摩擦增加等诸多不利因素,2010年对于正在复苏中的世界经济来说,无疑是较为复杂而艰难的一年。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我国对外贸易的平衡稳定发展,特别是中国市场潜力的释放,将为全球经济稳定复苏提供最有力的支持。
我国对外贸易在去年逐渐走出金融危机影响带来的最低谷之后,开始呈现恢复性增长的良好态势。今年一季度,我国外贸延续了一段时期以来的恢复性增长态势,当季进出口额6178.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4.1%;其中,出口额3161.7亿美元,增长28.7%;进口额3016.8亿美元,增长64.6%。在复苏增长的过程中,我国的贸易顺差规模正在逐步缩小,对外贸易在发展中更趋平衡。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年我国贸易顺差减少了1020亿美元,仅为1961亿美元,同比减少34.2%。进入2010年后,月度顺差继续下降,前2个月贸易顺差218亿美元,同比减少50.4%。3月份当月甚至出现72.4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中止了我国自2004年5月开始连续70个月贸易顺差的局面。国内需求强劲拉动,进口增长速度远高于出口是导致我国贸易顺差减少甚而出现逆差的主要原因。
进口:需求拉动如火如荼
随着国内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成效彰显,投资和消费需求日益旺盛,部分商品的国际国内市场呈现“外冷内热”的冰火两重天局面,加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走高,一季度的进口贸易变得炙手可热。
铁矿石:石头也疯狂
去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市场的铁矿石现货价格演绎了疯狂的价格攀升轨迹,一季度我国铁矿石进口价格也随之冲高,铁矿石进口均价自1月份的90美元/吨逐月攀升至3月份的101.5美元/吨,比去年价格最低点的6月份上涨了49.1%。但由于国内需求旺盛以及贸易商基于良好市场预期的囤积行为,铁矿石进口并没有因为价格的飙升而踯躅不前,一季度我国进口铁矿石1.6亿吨,价值149.2亿美元,分别增长18%和42.4%。
在2010年度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中,三大矿业巨头已就铁矿石定价“长协改短约”形成统一战线。
在卖方结成同盟的时候,买方阵营却由于利益分化而各自为政,我国铁矿石价格谈判形势更加严峻。可以预见,相关下游行业必将为“疯狂的石头”付出沉重的代价。
煤炭:外援正当时
在“煤电纷争”相持不下的情况下,国外煤企“渔翁得利”,电力企业纷纷转向国外市场采购,煤炭进口持续井喷。与此同时,我国煤炭出口显著下降,今年一季度,我国进口煤炭4441万吨,增长2.3倍,同期出口煤炭仅570万吨,下降22.7%。进口激增和出口萎缩导致我国煤炭贸易继续呈现天量净进口态势,今年一季度我国煤炭净进口量达到3871万吨。
煤炭大量进口不仅有效缓解了我国“西部有煤运不出去,东部缺煤需求旺盛”的困局,而且缓冲了电煤定价机制的矛盾,为我国经济复苏提供了有力的能源保障。
原油、成品油:渴望新能源
随着国内经济发展以及汽车销售火爆,我国对原油和成品油的需求迅速增长,而国家两期战略储备基地也在此时投入使用,中石油、中石化启动了各自的商业储备,加快了石油进口步伐。
一季度我国进口原油5668万吨,增长39%。原油大量进口的背后,能源供应紧缺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因此,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攀升不可避免地增加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成本。为了保持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增长,迫切需要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新能源,以减少对原油进口的过度依赖,实现能源结构的健康多元化转变。
贱金属:热情渐冷却
今年以来国际市场钢坯、铜和铝等价格大幅飙升,以铜为例,截至4月1日,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期铜价格报收7890美元/吨,创下20个月以来的新高。相关产品进口价格也随之大幅上涨,一季度,我国钢坯、铜和铝进口均价同比分别上涨68.1%、1.1倍和40.5%。价格的上涨抑制了企业的进口热情,一季度我国进口钢坯及粗锻件仅15.6万吨,下降82.8%,进口未锻造的铝12.1万吨,下降21.6%;此外,进口未锻造的铜85.5万吨,小幅增长7.3%。
汽车:消费原动力
汽车下乡、以旧换新和减征购置税等优惠政策的不断推广和深入,有力刺激了国内消费者的购车意愿,今年前2个月,我国汽车累计销量达到287万辆。而与国内汽车市场的火爆场面迥然不同的是,欧美汽车市场仍未摆脱需求疲软的困境。国外汽车生产商纷纷布局我国市场,充分挖掘我国庞大的消费潜力,推动了我国汽车进口成倍增长。今年一季度,我国进口汽车17.9万辆,价值60.1亿美元,分别增长1.7倍和1.6倍。
塑料原料:成本的考验
制鞋、纺织、轻工、家电、汽车等行业需求旺盛带来塑料制品行业开工率明显上升,也由此拉动初级形状的塑料进口量显著增长。受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大幅上涨影响,我国塑料原料进口价格也大幅攀升,一季度我国初级形状的塑料和废塑料进口均价同比分别上涨41%和62.4%,而国内的下游塑料制品行业仍以中小企业为主,产品结构单一、成本转嫁能力较差,塑料原料进口价格的增长大大增加了下游行业的成本压力,对于本来就利润微薄的塑料制品出口企业来说,更是难以承担的负荷。
出口:逆水行舟激流勇进
时至今日,出口贸易的恢复性增长态势已经确立,但是危机过后的国际市场风起云涌,政策变动、价格风险、贸易摩擦此起彼伏,时刻影响着我国出口贸易的进一步扩张。对于出口企业而言,争占国际市场犹如逆水行舟,稍有不慎,就可能在国际市场中沉沙折戟。
机电产品:主力显峥嵘
作为占据我国出口总值近六成的绝对主力,机电产品的出口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随着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国际市场对机电产品的需求有所回升,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企稳向好态势确立,当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形势好于同期外贸出口整体水平,一季度我国出口机电产品1891亿美元,增长31.5%,增幅比同期我国总体出口增幅高出2.8个百分点,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59.8%。机电产品正在逐渐发挥出“带头大哥”的引领和拉动作用,在恢复性增长的大背景下显露峥嵘。
但是,部分品种的机电产品出口步履蹒跚,明显落后于大部队。
例如我国汽车出口受到国际市场需求萎缩的冲击较为严重。此外,手机、液晶显示器等产品也因“外冷内热”的市场局面而导致出口增长乏力。
劳动密集型产品:前路多风雨
回望2009年,劳动密集型产品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仍然保持了稳定的出口状态,成为去年我国出口贸易的中流砥柱,当年其出口降幅比同期总体出口降幅小6.5个百分点。但是,今年以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却呈现出逐月下滑态势,一季度,我国出口服装、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鞋类、家具、塑料制品、箱包、玩具、灯具、体育用品和床垫寝具等10类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667.2亿美元,增长16.5%,增幅比同期我国出口增幅低12.2个百分点,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21.1%。
虽然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拥有“物美价廉”的优势并占据了较为稳定的市场份额,但是面对成本压力增加、人民币升值预期增强以及国际贸易保护新招迭出,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前景并非一片坦途。事实上,从海关统计数据来看,一季度我国主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幅均不显著,一季度我国出口纺织服装392.5亿美元,增长15.2%;同期,我国出口鞋类产品72.6亿美元,增长13.8%。
钢材:复苏路难行
进入2010年,全球制造业继续保持加速扩张态势,3月份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从2月份的55.4%升至56.7%,达到2004年5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在全球制造业日趋活跃的带动下,国际钢材市场需求明显增加,导致一季度我国钢材出口大幅增长,一季度我国出口钢材871万吨,增长69.5%。但是钢材出口只是数量上的胜利,同期出口价格大幅下挫,一季度我国钢材出口均价下跌13.7%。
钢材作为我国商品遭遇贸易摩擦的重灾区,今年的贸易环境更是雪上加霜。1月5日美国初步裁定对我国钢丝层板征收最高达289%的反倾销关税;2月22日加拿大终裁对我国石油管材征收最高166.9%的反倾销税和4070美元/吨的反补贴税;4月9日美国决定对从我国进口的油井管征收29.94%至99.14%的反倾销税等。国际贸易保护不断加强将使得我国钢材出口复苏之路荆棘满布。
高贸易摩擦产品:转战新市场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轮胎出口国,价格比较优势相对明显,但这种优势却使得我国出口轮胎频遭贸易保护打击。近年来,先后有20多个国家发布50多项轮胎技术标准和法规,有10多个国家对我国轮胎提出14起反倾销、反补贴和特保案,涉案金额超过25亿美元。2009年9月11日,美国最终决定对我国输美小轿车及轻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3年的惩罚性关税,3年内将对我国产轮胎产品分别征收35%、30%和25%的特别关税受此影响,一季度我国输美轮胎明显下降,当季对美出口轮胎1395万条,下降8.1%。我第一大出口市场———美国市场的沦陷导致轮胎生产企业不得不转战其他市场,欧盟已超过美国成为我国第一大轮胎出口市场;同时,我国对拉丁美洲、非洲和东盟等市场的开拓也初显成效。
铜版纸也不得不另辟蹊径,2009年9月24日美国对我国输美铜版纸展开“双反”调查并于今年3月2日作出征收3.92%至12.83%的反补贴关税的裁定,受此影响,今年一季度我国对美铜版纸出口大幅下降34.5%,2、3月份对美出口几乎停滞,出口企业只得转战新兴市场。
船舶制造:行业当自强
如果仅仅从数据上来看,金融危机似乎并没有影响到我国船舶出口,2009年我国出口船舶270.9亿美元,大幅增长41.7%,手持订单量和新接订单量都超过韩国成为世界第一,成为当年我国出口领域中最为耀眼的明珠。今年一季度,我国船舶出口依然延续大幅增长的态势,当季我国出口船舶95亿美元,增长66%。但是,辉煌的数据背后掩盖了船舶行业大而不强的现状:我国船舶行业结构性过剩问题严重,普通船型的制造能力过度扩张,而配套设施发展滞后、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研制能力差。
农产品:稳中求突破
“民以食为天”,作为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农产品出口的冲击微乎其微。去年,我国出口农产品391.7亿美元,下降2.5%,低于同期全国出口降幅13.5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我国出口农产品102亿美元,增长22.1%。虽然农产品出口增幅小于总体出口增幅,但水海产品、蔬菜等主要品种出口增势都很显著。农产品出口的发展应该在稳定中寻求结构性突破,逐步朝向高附加值、高经济效益方向努力。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