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一季度国际收支呈现三大特点


时间:2010-05-27





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日公布2010年一季度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延续“双顺差”格局,其中经常项目顺差额同比下降48%,而资本净流入压力增大,国际储备资产出现较快增长。这些数据反映我国国际收支状况哪些特点,体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


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


外汇局有关负责人说,一季度,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我国经济也呈现反弹回升,我国涉外经济活动趋于活跃。虽然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继续延续顺差格局,但经常项目顺差下降较为明显,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自2008年以来连续第三年下降,表明我国国际收支状况持续改善。


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经常项目顺差409亿美元,同比下降48%。经常项目顺差占GDP比重从上年同期的8.2%下降至3.5%。外汇局负责人说,经常项目顺差占GDP比重连续下降,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初见成效,经济增长正在从外需拉动更多转向内外需均衡拉动。


按照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计算,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总额同比增长44%,显示我国涉外经济趋于活跃。这种趋势在其他涉外经济统计中也有所反映。一季度我国银行代客结售汇总额同比增长了19%,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总额也增长了32%。


资本净流入压力增大


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含净误差与遗漏的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达550亿美元。外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一预估数是当期国际储备变动和经常项目差额相减的结果,包含了净误差与遗漏的影响,与2009年一季度剔除了净误差和遗漏的128亿美元逆差在统计上不完全可比,但资本净流入较大的态势是基本确定的。


这位负责人表示,资本净流入主要由四方面因素引起:一是直接投资顺差大幅增长。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直接投资净流入175亿美元,同比增长79%。这主要由于外国来华直接投资大幅增长,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是下降的。二是商业银行境内外外汇资产摆布发生变动。一季度商业银行从境外净调回外汇153亿美元,主要用于发放国内外汇贷款,而上年同期是净调出外汇10亿美元,这一反一正的差额达163亿美元。三是经初步分析,一季度登记外债净增长130多亿美元,上年同期则是净减少79亿美元。四是贸易信贷从上年同期的净流出转为净流入。


这位负责人表示,资金大量流入我国,一方面反映了国际资本看好我国的经济增长前景,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美元低利率环境下套利交易活跃,机构和个人更倾向于将外汇资产转为人民币资产。资本净流入的增加确实对中央银行造成较大压力,但央行货币政策操作手段比较丰富,在政策方面有余地来化解。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在今年两会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根据长期观测,中国跨境资金的流动大部分是合法合规的,是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可以解释的,但也不排除部分违法套利资金的混入。外汇局将通过调整结构和完善市场机制,从根本上消除热钱存在的根源。


国际储备资产恢复较快增长


一季度我国国际储备资产变动960亿美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46%。与去年同期相比,国际储备资产恢复较快增长。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一季度我国外汇储备增加479亿美元。截至3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24471亿美元,同比增长25.25%。


外汇局有关负责人说,与央行公布的数字相比,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剔除了汇率、价格等非交易价值变动的影响。一季度外汇储备余额增加额和国际储备资产变动额之间的缺口,主要反映了一季度美元总体升值引起货币折算损益以及资产价格的变化。


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外汇储备资产交易变动959亿美元,特别提款权增加了1亿美元。对此,外汇局有关负责人说,特别提款权增加1亿美元对我国在国际组织中的话语权不会有直接影响。但从变动迹象看,显示了以我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组织中的地位在逐渐增强。

来源:中国信息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