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万亿元彰显创新驱动发展决心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3-09-28





  近日,有两则关于中国科研投入和产出的好消息令人振奋。一是据《2022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2022年全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首次超过3万亿元,达到30782.9亿元;二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报告2023》显示,我国各学科最具影响力期刊论文数量首次居世界第一位。


  从创新投入看,3万亿元无疑彰显了创新驱动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加大创新投入,研发经费高速增长,2012年突破1万亿元,2019年突破2万亿元,2022年突破3万亿元。从总量看,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已稳居全球第二位,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从强度看,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研发经费与GDP之比)为2.54%,已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在世界上居第13位。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不少挑战:国际市场需求减弱,全球经济金融领域风险累积,地缘政治格局深刻调整,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部分领域存在风险隐患。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方面党中央多次强调政府要坚持过“紧日子”;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又在坚定不移加大创新投入和政策扶持,充分体现出瞄准高质量发展目标前行的战略定力。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大势所趋,也是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必须依靠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实现动力变革和动能转换。


  3万亿元还彰显了创新驱动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结构,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上下同欲者胜。要从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突围,我们就必须团结和动员最广泛的力量。创新驱动,不仅是国家的强大意志,更是企业的自主选择。中国要想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强国,中国的企业就必须成为创新主体,要采取各项措施有效调动企业创新积极性。


  我国研发活动的三大执行主体,分别是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在2022年3万多亿元的研发经费中,这三大主体的经费所占比重分别为77.6%、12.4%和7.8%。企业占比高达77.6%,体现了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无可撼动。这个占比还较上年提高了0.65个百分点,说明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仍然在不断增强,企业投入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在不断增强。


  钱花得多,效果如何?从我国科研产出的变化趋势上便可一见端倪。《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报告2023》显示了我国新创造的又一个世界第一,即各学科最具影响力期刊论文数量。在此之前,我国已经拿到了热点论文数量世界第一;更早以前,我国拿到了科研论文总数世界第一。很明显,我国科研产出已经从量的增长走向质的提升,现在处于“量质齐升”的上升期。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迫切需要加强基础研究,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科技论文是基础研究的重要产出之一,我们要正确看待其在科技评价体系中的作用,引导科研人员发表高质量学术成果。科研产出“量质齐升”,说明我国研发经费投入不仅有量的增长,其使用效率也有质的提升。


  科技创新,就像撬动地球的杠杆,总能创造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迹。期待下一个3万亿元投入,创造更多科技奇迹。


  转自: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科技强国离不开面向未来的创新

    阿里巴巴日前召开首届技术大会,启动了代号为NASA的新技术战略。阿里将面向机器学习、芯片、IoT、操作系统、生物识别这些核心技术,组建崭新的团队,建立新的机制和方法,为未来20年储备核心科技。
    2017-04-06
  • 中国制造需要破茧成蝶

    客观地讲,以前我们所认可的中国制造的“传统竞争优势”,是以在世界产业链的低端打拼为代价的。由于低端的中国制造多是走贴牌代工的路,以廉价劳动力建立起来的这种“优势”很容易被削弱。
    2017-04-26
  • “大国重器”彰显创新的自信

    “大国重器”彰显创新的自信

    C919让人们体认到“大国重器”更加丰厚的内涵:通过大飞机等多维度战略发展平台,中国创造已经在跟全球顶尖创新体系对标
    2017-05-08
  • 注重研发提升质量 以创新维护市场话语权

    一味打价格战不能给企业带来长远的发展,如何掌握出口产品的定价权,如何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成为目前中国出口企业十分关心的话题。
    2017-05-11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