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供应链深刻重构 中企“走出去”拥有四大新机遇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5-10-09





  “尽管不确定性、不稳定的因素在持续增加,但全球供应链正朝着更具韧性、更有效率、更有活力的方向发展。供应链全球化是大势所趋,中国企业'走出去'仍然面临着相对较好的环境。”中国贸促会研究院院长赵萍日前在某论坛上对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新的发展机遇进行了分析。


  “从区域经济合作的角度来说,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当前区域经济合作的主力军。”赵萍表示,2024年,向世贸组织新通报的区域贸易协定共有17项,其中15项是由发达与发展经济体签署或者发展中经济体之间签署的。同时,中国已与3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23个自由贸易协议。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全面完成。这都说明未来中国企业“走出去”,发展中国家是一个非常好的投资方向。


  共建“一带一路”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新机遇。共建“一带一路”十余年来,成绩斐然。合作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大,合作层次稳步提升,构建起150多个国家参与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数千个“大基建”项目和“小而美”工程。中国企业对共建国家投资不断升温,在企业数量、投资流量数据中均有体现。东南亚、中东、中亚和拉美国家为中国企业的热门投资目的地。


  新机遇还来自全球供应链的数字化和绿色化转型。


  “供应链数字化正在催生新的投资机遇。”赵萍表示,一是中国数字经济和高水平开放机遇。中国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实现多点突破,已同近百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签署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发起“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与非洲国家共同制定实施“中非数字创新伙伴计划”,举办中拉科技创新论坛,为供应链数字化合作创造了良好条件。二是数字供应链布局的新机遇。通过端到端“实时可视化+预测”平台,使得全球供应链变得可视、可追踪,实现通过人工智能技术链路的管理。在供应链金融与嵌入式金融方面,东盟、南亚等国家在跨境支付、风控模型、区块链等领域存在新的投资机会。非洲、拉美的数字基础设施的改善,为金融科技企业出海提供新的增长点。


  全球供应链绿色化转型加速,让中国绿色服务企业有了“用武之地”。赵萍以能源行业为例介绍道,中国光伏、风电等优势显著,无论是装机容量、核心技术竞争力还是企业数量均位居世界前列。在传统能源领域,蒙古国、印度尼西亚、南非等资源型国家面临传统能源转型的迫切需求;在新兴能源领域,绿色氢气生产、运输和应用是未来重点,部分国家正积极布局氢能经济;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推动能源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智能电网建设的需求也在增加。在可再生能源领域,中东、中亚、非洲及东南亚国家的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是光伏和风电大型项目投资重点区域;东南亚、南亚多国水资源充沛,水电开发潜力大,投资前景良好;随着新能源比例的提升,储能项目的需求旺盛。这些需求恰好为中国企业输出绿色投资理念、运营经验与技术方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记者 孟妮)


  转自:国际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