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文化形式丰富但精神并不富有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04-11





  【网络关注】

  直播、短视频、动漫、网文……文化形式看似丰富多彩,然而据光明网舆情中心观察显示,三成网友认为当代人的精神世界谈不上富有;四成网友认为主因在于大众更倾向于物质满足、政府机构的文化服务跟不上新时代需求。

  一是认为当代文化产品形式丰富但精品有限。网友“有福的明达”称:“开始是博客,然后是微博,现在微信还在发挥作用,不过抖音、头条等短视频应用正在收割人们的关注。”网友“宁静的清晨阳光”称:“所谓流行和时尚就是把简单不变的东西复杂化,当人们无法在深度和高度上求索时,就企图用形式的变化来掩盖自己的匮乏。”

  二是认为资本进入文化市场催生了一些畸形现象,而政府机构的文化服务却跟不上需求。网友“tx2068”称,“‘造星’活动是文化艺术市场化后的主要运行方式,是资本渗透文艺领域后的重要牟利手段。这种活动并非以艺术素养为评价标准,而是以市场知名度为追求目标,现在大量明星热衷于包装、炒作,这其实是不正常的。”网友“华胥梦游”称:“现在民间发起的各种有偿的文化导览、讲座访学活动层出不穷,说明官方机构提供的文化服务存在缺失,市场主体进行补充,才能满足多方面合理需求。”

  三是称多样文化冲击着青年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网友“罗志渊”称:“表面上看,网络文学开创出新的文学样式,丰富着中国文学的内容。但从本质来看,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大部分网络文学的创作非常粗糙庸俗。而作为精神食粮的纯文学慢慢被大众抛弃,连致力于纯文学创作的作家、诗人都被边缘化了。”网友“陆弃”称:“不劳而获、一夜暴富的世界观正占领青少年的头脑。现在的很多小朋友,他们的理想不是当科学家、医生、老师,而是从青春期就开始崇拜网红,渴求被各种奢侈品包裹。”


  转自:光明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中国人民银行: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势在必行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中国人民银行: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势在必行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