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拼西凑、拾人牙慧的当代艺术,该翻篇了!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03-20





  半个多月来持续发酵的中国某当代艺术家被曝长期抄袭的事件,近日终于等来了当事人的发声回应。不过,不是大众期盼已久的一句道歉,而是一封避重就轻、有些尴尬的公开信。而这起艺术抄袭事件不仅震动整个中国当代艺术圈,并在社会上、民众间引发惊愕连连、热议不断。这些天,人们在讨论这起事件时,讨论的已不单单是事件本身,而是由此直指的整个中国当代艺术及其创作面目、生态与风气。

  令大众反应激烈的,一方面来自事件曝出之时一连串对比图揭示的“真相”,另一方面来自业内至今不绝的辩白——有人将其归结为所谓挪用、演绎等创作手法,认为这些手法在现当代艺术发展进程中再“正常”不过;有人将其归结为中国当代艺术“向西看”的传统,指出当代艺术在中国只生长了40来年,而在西方摸爬滚打了百来年,中国当代艺术借鉴西方在所难免。人们不禁追问,创作“撞脸”,莫非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常态?

  可以说,此番的抄袭事件让整个中国当代艺术圈遭遇信任危机。当然,这其实在圈内绝非孤例。

  近年来,中国当代艺术在拍场上经历着“高烧”,冲进“亿元时代”。与此同时,这种价格上的狂热一直伴随着争议。比如,不少作品囫囵吞枣地堆砌着西方艺术流行的某些形式、语言、符号,呈现出大同小异的面目,却又都看得人们一头雾水;有的作品“拿来”得甚至颇有针对性,为的是迎合市场、取悦“金主”,充满了媚俗的意味;更有些作品离经叛道,以审丑、暴力等极端形式创作,美其名曰致敬西方前卫艺术……总之,太多的作品不见创造力,不见对于本土现实的诚实反映和解读;太多的艺术家忙着赶场、批量生产、互相吹捧、自我膨胀,而几乎没什么时间静下心来思考创作本身。

  是时候积极面对“向西看”的模仿惯性带给文化的负面影响了!生搬硬套、无病呻吟的当代艺术,该翻篇了!

  无论中外,艺术创作的原动力从来都是真情流露、有感而发,在此基础上才谈得上形式、思想等方面的艺术创新。当代艺术也不例外。它与传统艺术的差别,或许只在于口语、网络语之于古语、文言文的差别。艺术步入当下,变的是语法,不是诉求。中国当代艺术的诉求,仍应是面对民族历史文化、立足中国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而回溯当代艺术在西方走过的路,哪怕再先锋的表现方式,其实都与其所处的社会背景、时代心理不无关联,都有其出现的内在逻辑。

  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中,蕴藏着丰厚的智慧哲理。今天的中国大地上,铺展着辽阔的社会图景。这一切,都为当下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养料与灵感。而创作者们又能否让眼前、身边这些真切的光芒照进艺术作品,为它们开启更多想象或思考的可能?惟有做到这一点,才有望在创作中真正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话语体系,才能让大众看懂甚至深受感染,也才可谓不负这个热火朝天奋斗者的时代。

原标题:东拼西凑、拾人牙慧的当代艺术,该翻篇了!

转自:文汇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艺术教育勿忘“隐性课堂”

    笔者总是在想,艺术教育如此宽泛的一个领域,需要怎样的老师来教授,又需要怎样的保障机制来推进?在几年的时间里,我用自己的课堂教学,以及不断积累的科研、项目,不断佐证“艺术教育是什么,如何做?”得到的回答是——勿忘...
    2017-03-22
  • 艺术激活城市空间

    艺术激活城市空间

    文化是城市的生命和灵魂,是城市的内核、实力和形象;城市是文化的凝结和积淀,是文化的容器、载体和舞台。城市与文化是与生俱来、密不可分的统一体。
    2017-05-04
  • 艺术品物流隐现模式之痛

    随着近年来国内艺术品市场的迅速发展,各路资本接连布局市场,市场消费欲望持续增加,但频频出现问题的物流则被认为是制约发展的一块短板,使得如何提升艺术品物流质量也成为艺术品市场服务升级的关键一环。
    2017-05-23
  • 戛纳电影节关注中国艺术电影市场

    5月17日至28日,第七十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在法国南部海边举行,此间举行了中欧电影人座谈会,聚焦中国电影事业发展。
    2017-05-25

热点视频

高铁上救人却被索要医师证,女医生现身回应 高铁上救人却被索要医师证,女医生现身回应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