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隔三年 须弥山石窟再次揭开“神秘面纱”

    时隔三年 须弥山石窟再次揭开“神秘面纱”

    初秋时节,须弥山旅游景区山巅古松挺拔,山下流水潺潺,苍松翠柏与山寺、亭台楼阁交相辉映。经过3年数据检测和收集,架在须弥山唐代大佛周围的脚手架和保护网日前已全部拆除,大佛再次完全展露,迎接八方来客。
    2023-09-10
  • 北京·中国文物国际博览会开幕 助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建设

    2023北京·中国文物国际博览会(简称文博会)7日启幕。本届文博会在9月推出“文物精品展”等10项重点活动,进一步扩大北京作为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的影响力,体现北京作为文物艺术品行业龙头的城市实力、凝聚力和数字化交易能力。
    2023-09-08
  • 经济观察:千年彝绣何以走向国际?

    继走进北京时装周、上海时装周、纽约时装周舞台后,云南楚雄彝绣将于9月走进米兰时装周。这个发源于西南山区的古老技艺,何以从“深闺”走向“国际”?“非遗”元素跨界时尚服装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2023-09-07
  • 光影加持下的鹳雀楼遇上国家级非遗“绛州鼓乐”

    登楼远眺长河落日壮观美景,下楼近赏光影秀和鼓乐艺术。9月2日晚,中国四大名楼之鹳雀楼迎来国家级非遗项目“绛州鼓乐”,为数千名游客送上一场视听盛宴。
    2023-09-06
  • 三星堆考古一线挑大梁的年轻人

    7月26日,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开馆。神秘的黄金面具、外形奇特的龟背形网格状器、造型繁复的青铜鸟足神像……不久前还在泥土中半隐半现的三星堆“重器”惊艳亮相,体量之巨大、结构之复杂、造型之奇异,令人叹为观止。
    2023-09-06
  • 中国古代纺织:智慧织就锦绣华章

    从夏代之前的原始手工纺织时期,到夏代至清代手工机器纺织时期,中国产生了很多重要的纺织科技,如育蚕取丝、振荡开松、水转纺车、以缩判捻、组合提综等。
    2023-09-05
  • 河南推进文物活化利用打造世界级大遗址走廊

    河南是文物大省,据河南文物部门统计,该省现有不可移动文物65519处,可移动文物177万件(套)。其中,世界文化遗产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20处,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总量均位居全国前列。
    2023-09-05
  • 山东莒南烙画传承人:以火为墨绘丹青

     落、起、止、走、住、叠……近日,在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的一间烙画工作室里,非遗技艺烙画传承人庄会锋正在以烙铁为笔、烙痕为墨,绘出一幅栩栩如生的图画。
    2023-09-05
  • 新疆非遗展传递了哪些非遗传承密码?

    近年来,保护和传承非遗的思路正在发生变化,从如何保护具体的非遗项目、如何保护其存续的环境,延展至如何从利用的角度推动保护、如何使非遗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记者在上述非遗展上观察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正成为非遗保...
    2023-09-04
  • 秦公一号大墓陪葬车马坑2023年度考古发掘启动

    据介绍,秦公一号大墓陪葬车马坑是秦公一号大墓的随葬坑,1977年发现,全长87.6米,宽20米,深14.5米。2003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车马坑进行了初步发掘,发掘深度9米,因为没有保护设施,考古发掘被迫中止。
    2023-09-04
  • 清新婉转黄梅戏引得“天仙”落人间

    《罗帕记》与《天仙配》《女驸马》齐名,被誉为黄梅戏“三绝”。新版《罗帕记》一改过去“才子佳人大团圆式”结局,更多在“陈赛金”角色上着力,以女性心路历程贯穿剧本。
    2023-09-03
  • 首个!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行业标准获批发布

    标准明确了非遗数字资源采集和著录的总体要求,规定了十大门类(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非遗代表性项目数字资源采集方案编制、采集实施、...
    2023-09-01
  • 西藏博物馆数量增多高原文化有归处

    日前,世界海拔最高的博物馆阿里博物馆开馆,西藏的博物馆群新增一名成员,当下的西藏博物馆群既有综合馆,也有主题馆,让遍布在高原的大地文化有了归处。
    2023-09-01
  • 我国首个非遗领域行业标准发布 收好这份“工作手册”

    我国首个非遗领域行业标准发布 收好这份“工作手册”

    近日,我国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文化行业系列标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数字资源采集和著录》由文化和旅游部批准发布。
    2023-08-31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