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7部门发布了关于印发《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提升行动方案》的通知,提出要力争将婴幼儿配方乳粉自给水平稳定在60%以上。
显然,当前国内婴幼儿配方乳粉依赖进口的问题并没有出现根本改观。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婴幼儿配方乳粉进口量11.6万吨,2017年增至29.1万吨,同比增长31.7%。
据乳业分析师宋亮介绍:"《行动方案》中提出国产自给率达到60%,是以国内生产的婴幼儿配方乳粉的销售量计算,其中也包括外资在华建厂生产的奶粉的销量。2008年前,中国婴幼儿配方乳粉国内生产与进口的销售比例是6:4,因此,此次发改委提出的目标也是要达到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前的市场水平。总体来讲,经过十年发展,'奶粉双提'实施已五年,《行动方案》算是对行业进步和努力成效的一个总结。"
《行动方案》指出,要充分认识提升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品质、竞争力和美誉度的长期性与艰巨性,选准产业发展突破口,找准产品市场定位,促进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与进口产品公平竞争、错位竞争。
可喜的是,目前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的竞争力正在稳步提升。尼尔森发布的《2018年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环境洞察》显示,2018年,国产奶粉所占的市场份额从2017年的40.7%上升至43.7%,销售额增速从2017年的14.5%上升至21.1%。
由此,对于60%的发展目标,业内人士均表现出充足的信心。在宋亮看来,如果严格按照销售量来计算,未来两三年,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很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但能否重拾消费者信心仍是关键。
宋亮分析,尽管乳品中的三聚氰胺早已消失,但消费者对于国产乳制品的信心仍然没有完全恢复。同时,纯进口的配方乳粉产品通过海淘或海外代购以非常便宜的价格销售,不少消费者在选购时也会更多地去"比价"。
基于此,他认为国内乳企在消费者教育方面应该投入更多,不能只单纯讲解营养知识、应用知识等,更应依据消费者偏好,不断更新对消费者的教育方式和内容,切实满足消费者需求。
对于这一发展目标,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也表示"可以达成"。"在政策支持、资本推动、产业发力以及其他利好的推动下,60%的自给目标不难达成。但最主要的还是要在产业端发力,打铁还要企业自身硬。"
作为产业端的代表,君乐宝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目标"肯定能够实现"。"君乐宝自2014年推出婴幼儿奶粉以来,经过短短五年,2018年君乐宝婴幼儿奶粉产销量已突破4.6万吨,超过5200万罐,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00%,连续5年在规模品牌中蝉联增长冠军,进入奶粉行业第一阵营。与此同时,其在国产奶粉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也在一路提升。"该负责人表示。
转自:国际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