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润:以道德塑产品 践行企业社会责任20年


时间:2013-12-31





  1993年,在雨润创建之初,创业人祝义财就提出了“食品工业是道德工业”,并坚持将这一理念融入到企业文化当中,贯彻到每一个生产细节当中。

  食品安全大于天,企业责任重于山。做食品,就是做良心。20年来,雨润始终恪守食品安全的底线,推行食品安全“一票否决”的企业文化,将道德理念贯穿于生产的过程,融入于文化的精髓,内化于员工的血液,从根本上杜绝生产伪劣有害食品的动机和行为,打造让13亿国人最值得信赖的产品流水线和安全生命线。

  “企业社会责任要体现在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方面,我们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全方位投身到社会责任的实践中去。”11月末,谈及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民营企业的新发展,雨润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祝义财如是说。

  对品质20年的执着,支撑着雨润以它“真诚如雨,滋润万家”的独特理念,成为食品行业最具备社会责任感和最富有人格魅力的品牌。

  “全产业链”确保食品安全/

  如今,肉类食品,尤其是冷鲜肉市场,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吃得安心、放心已成为当下民众的核心诉求。早在1993年创立初,雨润便提出“食品工业是道德工业”的核心理念,将食品安全上升到道德层面加以贯彻和落实。雨润始终将食品安全视作安身立命之本,并将此视作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基础,从上游原料、质量控制、配送物流等“全产业链”中加以贯彻。雨润从创立至今已经有20年的发展历程,如今的核心价值观“道德”,早已成为 “雨润人”心中最核心的行为准则,并且将这一价值观逐渐打造成为企业发展的“软实力”。

  做实业就如同做人,所谓遵守“道德”在雨润看来,就是为消费者提供称心、安全的产品。从生猪养殖、屠宰和产品研发、加工直到产品销售和物流配送,雨润执行全产业链综合发展的战略。其中,上游生猪资源是肉食品安全最重要的源头,为解决来自肉食品生产链最前端的不确定因素,雨润按照规划,在全国范围建设大型现代化养殖场,不断提高原料生猪的自给比例,将原料风险控制在自己可把控的安全范围之内。截至2012年,雨润的养殖事业部拥有江苏泗阳纯发养殖厂等养殖分公司达数十家,未来计划通过5-10年的努力实现生猪自给自足,确保食品安全与产品供应。确保原料生猪的安全,加强检测是重要一环。雨润完善检验检疫程序,建立了覆盖全国的质量检测网络,在屠宰行业率先提出“21+1”的检验检疫程序,从原料进厂到产品出厂每一个生产环节都能有品质监管。

  值得一提的是,雨润率先与国内顶级院校合作,建立“21道检验检疫的全流程追溯体系”。举例来说,生猪进厂首先核对生猪数量及产地与票证的一致性,对每头生猪进行检疫,查验并回收《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等相关免疫标识,再由专业兽医进行尿检,实施快速筛选;生猪在屠宰线,必须进行在线酶标仪检测,每一头生猪都经过“瘦肉精”等药物激素的专业检测;每一头生猪配备唯一的 “检验检疫及胴体追索”条形码,做到“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所有产品百分之百合格方能出厂。

  作为食品安全与新鲜的保证,冷链运输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雨润在冷链管理上,采用自身物流系统进行运输之外,同时与第三方合作,整合冷链资源。比如,雨润不仅自购数百辆各种型号的全自动控制冷藏车辆,并在所有车辆安装了温度跟踪仪;通过温度跟踪仪反馈的数据,对产品在途温度控制做到了全程监控;通过物流ERP系统、车辆GPS定位系统,做到冷链物流科学管理,对冷藏车辆实时控制;全程GPS卫星定位导航,24小时0~4摄氏度自动控温,全方位保持产品的安全和新鲜。

  除了工艺流程的硬指标,雨润着力构建质量文化的“软环境”,形成完备的管控体系。

  雨润成立了以总裁为组长的食品安全管理专项工作小组,落实企业的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形成自上而下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覆盖生产加工全过程。在雨润,品质监管部门独立运作,实行上下垂直管理,任何人不允许干扰品质监管工作。尤其在考核方面,雨润实施“食品安全一票否决”的管理制度,加强责任考核和奖惩措施,确立了“零事故的质量工作目标”,以最大限度地预防、减轻和消除食品安全危害与风险,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农业供应链”推动农业产业升级/

  创立20年来,雨润一直追求互助共赢、利益共享、成己达人,强调与所有利益相关方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雨润的分享和共赢文化,在产业上下游两端—农户和经销商,体现得尤其明显。雨润积极搭建产业平台,提供多方支持,与利益相关方收益共享、风险均担,为合作伙伴提供大量创富机会。

  作为国内最大的生猪屠宰和肉制品加工企业,雨润每在一地投资,就完善当地农业产业化服务,推动当地农业产业升级。为此,雨润提出了“农业供应链”模式,推行“政府+公司+基地+农业经纪人+农村合作社”五位一体的订单农业,即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雨润通过农村合作社向农户提供良种,并免费提供饲养、防疫方面的指导与培训,再通过与“农业经纪人”的合作或者直接对猪、牛实行保护价收购,保证销售渠道,通过品种改良、技术培训、以宰带养、以收代扶等手段,引导扶持农户养殖,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在农业供应链中,雨润同时扮演服务商的角色,提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一整套服务,将“供应链”进一步提升为“价值链”,解决市场、网络、管理、技术和标准化等一系列产业化难题,不仅为企业创造利润,更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比如,雨润在江苏多地组织实施了“优质生猪养殖项目”,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在当地培育和发展一大批养殖专业农户。雨润甚至将服务延伸到农村金融领域,联合其他4家企业共同出资1亿元注册成立江苏汇隆投资担保公司,专门为农业企业提供融资担保。2012年,雨润直接带动900万户、6000万农民实现增收,增收总额超过138亿元。

  整条农业产业链,雨润一头连着农户,另一头则连着市场。近年来,营销网络已成为雨润重点的战略方向。

  雨润一直致力于和加盟商一起打造雨润的营销网络体系,布局全国,一道塑造雨润品牌,共享品牌优势,分享品牌溢价,雨润为加盟商提供专有的资源和渠道,以“道德工业”支撑,全程冷链护航,构建起一个封闭的食品安全供应体系,让加盟商与公司共同成长。

  自2012年开始,雨润筹划进行销售渠道整合和营销创新,相继推出雨润专卖新模式“雨润肉行”和“会员制”消费;2013年3月,针对餐饮、酒店等渠道,雨润推出“雨润餐饮渠道专营商”概念。消费者享受到了方便快捷、安全放心的生鲜产品,合作伙伴可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回报。

  从2013年起,雨润连锁专卖体系从多个方面进行转型升级,不仅提升加盟商与加盟店的经营质量,还以雨润品牌为基础,从店面装修、产品包装、促销推广、行为语言等多方面进行标准化统一;加盟商可以根据市场订制产品,享受雨润覆盖全国的冷链物流—雨润已开始扶持加盟商成立自己的物流辐射圈,帮助加盟商实现直到终端的冷链覆盖。

  如今,雨润每年最少举办一次加盟商和供应商会议,对优秀的加盟商和供应商进行奖励,对有潜力的加盟商进行定制扶持,成千上万的创业者受惠于此。

  经过以上各项政策的实施和完善,从农户到加盟商,雨润真正做到了优化产品线和产业机构的目的。

  热心慈善勇担社会责任/

  软实力之父约瑟夫·奈曾提出,企业社会责任也是企业的“软实力”,企业需要经常运用软实力,同时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往往也会拥有更加良好的公众形象。

  雨润一直是各项社会事业的热心支持者。据不完全统计,过去3年,雨润用于扶贫、教育、赈灾等公益活动的直接财务支出,累计已经接近4亿元。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各类常态化的公益项目正不断增加。

  以雨润重点支持的教育事业为例,除了以往的“雨润奖学金”和“祝义财助学金”等助学活动,2013年,雨润又新推出了“雨润教学终身成就奖”和“雨润奖教金”,用于奖励在教学一线工作并成果突出的教师。

  雨润在公益领域有其特色,即始终将扶贫开发的“光彩事业”作为重点,特别强调“授人以渔”。

  以2012年8月启动的 “同心·帮千户特困家庭”工程为例,雨润借助自己国内食品龙头企业优势,将南京总部和300多家分、子公司纳入到“同心”工程的范畴,明确4年内,由集团和集团高管启动针对1000户特困家庭的公益慈善帮扶计划。其中规定,每位集团高管帮扶2户特困家庭,每户每年的帮扶款为5000元,其中集团补贴一半,个人出资一半,祝义财个人承担6户;下属300多家子分公司,每家企业结合当地统战部门意见和实际需求,帮扶3-5户特困家庭。雨润预计将为 “同心”工程投入达到4000万元,迄今已为400户困难家庭解决生活困难和就业问题。

  自1997年以来,雨润集团先后并购50多家国有亏损企业,累计安置下岗职工两万多人,招收苏、皖、川、赣、鲁等省贫困地区农民工九千多人;采用农业供应链的新模式,带动更多农民脱贫。例如,重点推行的“百千万工程”,以每三到五年为周期,建设100个农业产业化基地,覆盖全国1000个乡镇,直接吸纳30000名返乡农民工就业。仅在安徽省阜阳市一地推行的“111”工程(帮助当地10万贫困农户养100万头猪、10万头牛),就使该地农民户年均增收近万元;此外,雨润积极促进大学生就业,最近4年,每年招聘应届大学生4000名,累积招聘达到15000多名。即使是在2009年经济危机时期,雨润仍然招聘3000名应届大学生。

  如今,肩负“将雨润带入世界500强”的历史使命,13万雨润人正求实创新,向多元化经济领域大步迈进。无疑,伴随事业规模的不断成长,雨润将为食品产业的升级、落后区域的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福祉的增进,贡献更多的正能量。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