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电“度度关爱”倾力援建青海 践行社会责任


作者:王玮 李鹏    时间:2014-09-23





  青海省都兰县香日德镇的居民们,从今年7月份起,再也不用为孩子上幼儿园的事发愁了,由华电集团援建的大风车双语幼儿园投入使用后,他们终于实现了就近让孩子上一流幼儿园的梦想。许多孩子家长说:“幼儿园的建设,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到与大城市一样的现代化教育资源。”与此同时,积极践行“华电情怀,度度关爱”社会责任理念的华电正加快推进诺木洪风电、德令哈热电等援青项目的进展。在这片平均海拔近3000米的高原上,无论是雄浑挺拔的巍巍群山,还是风光旖旎的辽阔草原,都在记载着一段段悠远绵长的动人故事,诉说着一个央企与一个西部省份的不解情缘。

  援建突出民生

  投资4000万元承担了海北州刚察县、海晏县、祁连县、门源县四个无电地区3640户光伏供电工程建设任务,解决当地群众用电难等实际问题;对口援助都兰县760万元,用于改善当地基本医疗、农牧民生产生活和农村道路亮化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翻开华电2010~2014年援青工作资料时,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援建民生项目的表述。

  今年58岁的藏族同胞平措次仁现在都兰县香日德镇经营水果生意,每天起早贪黑的他需要忙到深夜才能回家,而位于香日德镇中心的丹拉路是他回家的必经路段,以前长达4千米的丹拉路没有路灯、每到晚上漆黑一片给平措次仁及当地群众带来极大不便。了解这一情况后,华电及时投资300万元实施了丹拉路路灯安装工程。丹拉路由原来的夜里无人敢走变成了现在的夜晚灯光通明、车水马龙。谈起这一变化时,平措次仁对记者说:“这210盏路灯照亮了我晚上回家的路,再也不用为安全问题担心了;同时因为有了路灯,晚上买水果的人也多了起来,现在的生意是越做越好。”由于缺乏医疗设备,一段时间都兰县卫生计生局人员在开展下乡医疗检查工作时,无法对一些群众的疾病进行有效诊治,个别家住边远山村的群众还需奔赴到几十千米外的县城进行检查。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华电及时援助60万元,购买了血液生化分析仪等先进设备,使得医疗人员可以对某些病症进行现场诊断治疗,当地群众因此实现了足不出户就能看病、治病的愿望。

  自开展援青工作以来,华电坚持把支援的重点放在基层、乡镇和农村,以建设高标准、高质量援建项目为准则,全力实现“把援青的事办成群众满意的事”工作目标。华电投资400万元建设的香日德大风车双语幼儿园项目,总建筑面积达1456平方米,并配有活动室、就寝室、音体室、办公室、医务室、餐厅等功能齐全的各类设施,可容纳210名幼儿就读,达到现代化一流幼儿园标准。

  华电还提供援助资金360万元用于都兰县“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及23个“村庄亮化改造工程”项目建设;自2010年起,华电先后向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捐款830万元;今年还计划援助资金480万元,用于都兰县第二中学400米标准化运动场建设。

  预计到2014年底,华电对口援助都兰县资金物资将达到1240万元。

  坚持“输血”更重“造血”

  如果说,民生工程的建设,为当地群众解决了燃眉之急,一批电源项目的建设则为青海经济的腾飞植入了科学发展的“华电基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充分发挥青海当地资源优势与特点,华电在统筹援助项目时,有针对性地把建设坑口电站作为对口支援的重要内容和特色品牌。

  从格尔木市往东驱车40公里,来到一片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一排排光伏电池板在烈日下整齐布置,这里便是华电格尔木一期1万千瓦电站。2011年就已投运的该电站,目前已向电网输送电量3895万千瓦时;2012年投运的华电格尔木二期2万千瓦电站,在为当地提供能源动力的同时,还吸纳当地群众30人来企业工作,并为其提供稳定收入。

  通过援助项目的实施,目前,华电已先后接收当地大学毕业生258人、吸纳社会用工630人到所属企业工作,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十分便利的就业机会,并为受援地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援建工作中,华电还十分注重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积极推进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项目。规划建设的华电德令哈10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为电网输送电量3217万千瓦时,与相同发电量的火电厂相比,每年可实现节约标煤1.03万吨,相应实现二氧化硫减排115吨、二氧化碳减排3.1万吨、一氧化碳减排2.71吨、减少烟尘排放139吨,达到显著的节能、环保及社会效益。正在筹建的华电诺木洪一期4.95万千瓦风电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发电量0.98亿千瓦时。

  截至目前,华电在青海省内已有青海华电大通发电有限公司等3家发电企业,总装机容量达65万千瓦,初步形成了火电、光伏、风电“三位一体”的能源发展格局。

  5年默默耕耘,结出累累硕果。自2010年起,华电投入建设资金累计超过31亿元,先后实施城镇建设、文教卫生、水利交通、农牧民安居工程、农业科技、产业布局等援青项目20多个,对受援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显著推动作用。

  无悔的选择

  今年36岁的赵发林是华电第二批援青干部之一。

  在电力企业工作了13年的他,2013年来到青海省都兰县任县委常委、副县长,开始为期3年的支援青海工作。

  “从企业来到政府,工作方式的差异、管理情况的不同,刚开始确实有点不适应,但经过了解情况后,我逐步确立了‘调研起步、援助民生、产业投资、全面提高’的援青工作思路,同时以‘老百姓期盼的、政府想办的、条件成熟的’为优先原则推进有关援助项目开发,取得了好的成效。”赵发林对自己刚到都兰工作时的体会记忆犹新。

  都兰县属严重缺水地区,当了解到该县重点工程哇沿水库项目推进遇到缺乏专业人才等困难时,赵发林主动提出承担该项工作。哇沿水库项目选址区域涉及热水墓群这一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又是省级风景名胜区,项目审批工作颇费周折。面对瓶颈,赵发林迎难而上,全力公关协调,并与其他班子成员紧密配合,最终使项目顺利通过国家文物局、黄河水利委员会等单位认可批复,为项目开工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来到都兰,几乎每天都能接触到淳朴热情的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同胞,看到他们的生活条件逐步提升、日子越来越好,心也就留在了这儿。在都兰干出一番实绩,是我无悔的选择。”赵发林感慨地说。

  自2010年开展援青工作以来,华电认真落实中央要求,先后派出两批援青干部赴海西州都兰县任职工作。他们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王玮 李鹏)

来源:中国电力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