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真要立法了吗?看来未来需要重点关注了。”
“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不会走远,早就该对企业社会责任立法了。”
“以前觉得企业社会责任可有可无,后来发现你不重视社会责任,社会也不会重视你。”
……
就企业社会责任这一谈论已久的老话题,本报记者近期在随机采访部分企业负责人时发现,受社会舆论积极引导及相关课题研究推动的影响,不少企业高管眼下对履行社会责任的看法或多或少都有了新的变化。
有必要提醒企业关注的是,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已明确提出,要全面依靠依法治国来推进经济社会改革,建设法治社会,并特别指出要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立法。
“很显然,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是正在积极推动的法治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就房地产企业而言,我们最新出炉的研究成果显示,房企对社会责任重视程度逐年提高,在即将推介的中国责任地产TOP100房地产企业中,有超过80家提出了明确的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目标。总体而言,上市公司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明显好于非上市公司。”1月13日,《中国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软科学课题项目,课题号为【2011-R5-1】)课题组(以下简称“课题组”)相关负责人接受《中国建设报·中国住房》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社会责任不再是沉重话题
令很多企业家都感到欣慰的是,当下的社会语境可以且能够谈论更多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话题,不再像之前那样沉甸甸,甚至沉重得让一些企业家“谈责任色变”,唯恐避之不及。
想必很多企业家都没有忘记2008年汶川地震后的王石“捐款门”事件,在那次地震后的捐款中,王石所在的万科初始捐款200万元。让王石和万科绝对想不到的是,那次捐款非同以往,捐款的多少不仅仅体现爱心,而且被上升到爱国的层面上,甚至成为检验一家企业是否具有社会责任的标准。
后来,尽管万科捐款额达到1亿元,但网民们似乎并不领情,公众的质疑与非议不仅充满网络世界,还冲击到万科的股值。由此引发业界长时间有关“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到底是什么”的深刻探讨。
“一个社会总是有一些传统、规范和模式,认识到这些模式存在的问题,重新组织要素,并成功为社会创造价值,这就是企业家精神。远见、规划、管理、组织、协调、说服、动员、妥协,是企业家们最擅长的领域。以国情而言,如果不把这些才能贡献给社会,而仅仅是拿出一些钱来做‘慈善’,就谈不上具有真正的‘企业社会责任’。”多年之后,再谈及企业社会责任,王石及万科其他高管仍在重申当初回应“捐款门”事件时的观点,并逐渐获得业内及社会各界的认同。
自2014年12月11日起,由中国建设报社组织的“《中国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课题研讨会系列访谈”在人民网人民电视栏目陆续开播。本报记者持续跟踪报道发现,与以往形成较大反差的是,诸如万科、首开、金地、紫薇、北科建、当代置业、新鸥鹏、福晟、景瑞、东原、金融街、华远等诸多品牌房企负责人,在跟课题组成员共同探讨企业社会责任话题时都表现得轻松自然,信心满满,无论是谈企业诚信、建筑工程质量,还是谈社会公益、慈善环保,都在结合企业自身的具体实践有感而发,没有口号,没有空话、套话、废话。
法治时代的社会责任新风
与上述“企业家们谈及企业社会责任话题不再感到沉重”这一新现象相得益彰的是,法治时代下的企业社会责任新风也在不断出现,不少地方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在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上已敢于通过媒体公开“揭短亮丑”了。
以青海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为例,自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开展以来,该厅加大力度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并本着“敢于揭短亮丑,敢于动真碰硬”的原则,将第一批查处的11起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项目建设单位及项目负责人、勘察单位及项目负责人、设计单位及项目负责人、施工单位及项目经理、监理单位及项目总监的主要违法违规事实的处理情况,通过《中国建设报》、《青海日报》等新闻媒体进行曝光,在业内和社会各界引发广泛关注。
对此,课题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随着课题指标体系的不断优化和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在履行社会责任意识方面严重缺失、屡次出现重大社会责任事故的企业,未来将联合相关部门及时进行曝光,并有望成为政府建设项目招标、土地拍卖等领域的参考依据。
那么,在中国正在加速进入法治时代的大背景下,未来房企到底该如何正确认识和履行社会责任?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中国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评价委员会课题组组长陈淮表示,对房地产企业而言,离开市场经济去讲社会责任,慈善、公益、环保、公平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房地产企业目前正处于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前沿,积极探索和推动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是房地产企业义不容辞的历史和社会责任。”
刚刚履新首开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的潘利群也表示,未来,社会责任应该贯穿在企业正常经营的所有社会活动中。“它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工作指导原则。”
华远地产总经理孙怀杰对此深表认同,他认为,在越来越法治化的中国,社会责任更应该成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公民和社会公民的地位应该是对等的。”
来源:中国建设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