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负责任 不辱使命——中国石化2014年社会责任报告解读


作者:李鑫轶    时间:2015-07-03





作为共和国长子的中国石化,一直以“建设成为人民满意,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为企业愿景。梦想有多大,路就有多远,借助《2014年社会责任报告》,中国石化将过去一年践行企业使命、社会责任的历程展示在社会大众面前。

专注如一 致力能源化工

一面是资本市场上的诸多诱惑,一面是日益严峻的资源开发环境,中国石化始终牢记共和国长子的责任,坚持主营业务、深耕能源化工领域。面对资源总量有限、原油品质不断变差、作业条件日益恶劣、开采成本不断攀升等一系列挑战,中国石化迎难而上,攻克一个个难关,努力寻找和开发资源,为人们的美好生活加油。

作为一体化能源化工公司,中国石化的业务范围不仅立足当下、涵盖传统石油化工领域如油气开发、石油化工等,而且着眼未来,致力地热、生物燃料等清洁新能源的开发,并通过完善科研、仓储服务,提升业务的支撑能力。

报告披露,多元化能源供应、优化能源结构已经成为中国石化发展的目标。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石化完成许多新能源领域里的第一次:发现首个大型页岩气田——涪陵气田,建成首个地热能+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项目,成为首个拥有生物航煤自主研发生产技术的企业等等。中国石化在新能源领域的探索不仅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科技意义,更对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与此同时,提升贸易物流能力、科研支撑能力成为中国石化巩固既有业务、优化效率的一大法宝。报告披露,中国石化通过建设30万吨级原油码头、海外筹建租用原油储罐等方式,有效地保证了原油仓储能力及物流畅通。在科研创新方面,中国石化2014年境内外专利申请量达5888件,比上年增长15%;获得授权专利3722件,比上年增长27%。如今的中国石化,在全产业链各个环节都拥有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

携手共赢 带动产业发展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中国石化并没有封闭在产业链闭环中,而是以更开放的心态携手合作伙伴,全方位地为客户创造价值,打造可持续的产业链,共同推进产业的繁荣发展。

中国石化不仅是社会责任的实践者,而且积极成为社会责任的传播者,带动合作伙伴共同履行社会责任。

以供应商管理为例,中国石化通过不断细化供应商的健康安全环境管理评价内容,促使供应商提高环境保护水平和能力。在中国石化的供应商中,已有2898家通过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比例达23.4%。

此外,中国石化积极加强与设备制造企业、科研机构,以及同行企业的交流与合作,为合作伙伴提供发展平台,不断促进产业的繁荣、绿色、创新发展。中国石化通过与黑龙江省进行绿色食品采购合作,黑龙江特色商品销售额达1.4亿元。通过与顺丰速递的合作,双方联手实现便利店网络同物流网络的互相连接,创造出全新的加油站业务模式。

在2014年中,中国石化率先启动销售业务重组引资改革,在便利店、汽服、O2O、金融等多个领域与多家企业开展合作,初步展现良好前景。外部资本的引入、与投资者的深度合作,不仅改善了公司的整体资产结构,更重要的是引入先进的理念,实现多产业链服务的提升。

深耕海外 成就国际一流

随着海外业务的不断发展,中国石化承担的海外社会责任更加多元化,努力成为一家国际一流的能源化工公司。

报告披露,通过持续加大资本投入,中国石化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取得良好业绩。截至2014年底,公司累计拥有境外勘探开发项目51个,分布于27个国家,遍布非洲、南美、中东、亚太、俄罗斯-中亚、北美六大油气区。2014年境内原油产量4378万吨,海外权益油产量3432万吨,境内生产天然气202亿立方米,海外权益气产量80亿立方米,海外权益油气产量已占中国石化权益油气量的近半壁江山。同时,中国石化积极关注当地教育、医疗、社区发展等民生问题,组织各类员工志愿者团队开展公益活动,积极投入慈善行动,用爱心回馈当地民众。

在工程领域,中国石化在37个国家共有470个海外石油工程技术合同,在5个国家有19个海外炼化项目正在执行。在美国《化学周刊》2014年度全球油气相关行业工程建设公司排名中,中国石化炼化工程公司位列前三。

海外仓储业务和国际贸易方面,中国石化在阿联酋、印度尼西亚和荷兰有3个合资仓储项目,国际贸易总额2014年完成原油第三方贸易量1.2亿吨,成品油出口1160万吨,比上年增长362万吨,增长幅度达到45.3%。

从基础工程服务走向高端和综合服务,中国石化业务已经遍布全球。从屹立的井架到绿色环保的现代炼化装置,再到绵延万里的输油管道,这正是中国石化全球服务的见证。(本报记者 李鑫轶)

来源:中国石化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