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周丽敏
嘉宾: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中心主任 王晓光
三星大中华区副总裁 王幼燕
万达集团高级总裁助理兼企业文化中心总经理 刘明胜
国电集团政工部副主任 任维
思利及人公益基金会理事、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媒体事务总监 张前
汇源集团公关总监 李生延
世茂房地产控股有限公司品牌与公共事务部公益事务高级经理 史森
东亚新华地产集团营销副总 董广博
“十三五”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胜利实现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企业社会责任(CSR)实现健康深入发展的关键五年。
事实上,社会责任已经上升到国家意识形态。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来增强国家意识、法制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把社会责任意识提升到与国家、法制意识同等的地位。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也是与社会责任一脉相承、息息相关的。
“十三五”时期,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面临着至关重要的时间窗口。在“十三五”开局之年,站在历史的新关口,企业该如何把握时机,推进CSR发展到一个新的台阶呢?
为了搭建企业社会责任交流与互动的平台,汇聚企业社会责任的力量,携手助力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责任,4月12日,《中国经营报》联合东亚尚院共同举办中国企业社会责任CSR沙龙,倡导“责任创造和谐社会”的企业发展观,共同聚焦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
社会责任与企业经营紧密连接
主持人:对目前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现状怎么看?
王晓光: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曾说过,我们不是要求企业做不同的事情,而是要求企业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正常的经营。社会责任的核心问题是企业的存在是为了解决社会的问题,有社会的需求,才有必要存在。
近十年来,社会责任从一个新概念,到相关文件出台,到2010年左右迅猛发展起来。为什么提出社会责任这个概念?就是要让企业以社会、企业、个人共赢的基本方式开展经营,实现社会问题的解决和企业的成长。
目前全球的企业社会责任发展处于低潮。对发展好的企业的宣传,没人看,谁写谁看、写谁谁看。深入到企业会发现有很多有意义的人、事,但目前,社会的认知和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存在差异。因此,企业社会责任一定要透明,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是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做事情不仅仅是基于企业自身的需求,也需基于外部不同的社会主体,彼此诉求不同,要实现有效的沟通、协调。盈利是企业的目标,但是企业必须要考虑怎么盈利。
主持人:如何理解和认识企业社会责任?
王幼燕:三星在1938年起源时就有一个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叫“分享与经营”。这么多年,三星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也在逐步提高。刚开始三星有一个项目叫“一星一村”,当初只是很简单的想法,在2005年和NGO组织合作后,三星开始形成了完整的社会责任体系。
李生延:在“企业社会责任”的表述中,“企业”和“社会”中间就是“责任”。在汇源看来,企业社会责任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社会层面,社会需要汇源做什么?对汇源而言,就是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产品。另一个层面是企业层面,基于汇源自身战略和经营理念需要怎么做。汇源将农民增产增收和果园建设有效的结合起来,因为汇源觉得只有让农民看到利益,才能建立起一个良性循环机制,让企业责任创造新价值。汇源果汁的理念就是怎么把安全健康的果汁送到消费者手中,通过对生产环节的全面把控,将企业责任做到极致。
主持人:企业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哪些作用?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对于企业自身发展的意义何在?
张前:履行企业的责任是和企业战略紧密连接在一起的,每一个企业的定位和角度不同,假如每一个企业都能在自己本身的战略上尽到这个责任,那么这个世界就会更美好。
企业的使命和责任是联结在一起的。无限极企业是做健康的,使命是弘扬中华优秀的养生文化,为此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也一直在做健康领域方面的公益项目。关心国人体质、呼吁大家的大众健康是我们一直在积极倡导的,例如“世界行走日”公益项目,以“每天行走一万步”为主题关注人们的养生健康。鼓励大众每天万步行走,为了在平台上创新,我们还推行健康行走装备,鼓励参加行走的人向青基会捐25元,可以得到装备,同时我们还将把这笔钱捐给我们的另一个项目“希望工程无限极快乐走球”。帮助贫困地区的小朋友组建球队,建设足球场,并招募志愿者进行足球培训及营养支持计划,圆他们一个小小的足球梦想。
无限极认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除了在健康方面会有一些公益项目外,我们还有一个项目叫助学圆梦。在全国16所高等院校,帮助15岁到18岁的青少年完成职业梦想,通过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改变整个家族的命运。
此外,我们还会通过无限极中草药种植模式在完成产业链种植的同时扶持贫困农民。无限极中草药种植模式是联合国家权威种植的专家,根据药材特性,输出到村子里,让当地人种植,保证了当地村民的收入,村民不再出去打工,他们的孩子就不再是留守儿童了。
农村贫困是一个系列问题,我们企业能给的和农村所需要的能否达成一致很关键,我们让“助学圆梦”项目和公司的中草药种植基地溯源项目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
史森:在世茂看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应当是长期且可持续的,尤其是针对特定人群的公益项目。目前世茂支持的社会责任项目都是非常高效和务实的,希望做公益慈善也能够跟企业的长远发展相结合,与管理运营、业务发展、地区深耕紧密结合在一起。世茂会以稳健务实的态度,打造高品质的产品与服务,搭建各类公益平台,通过不断的调研与创新,细分人群,精准定位,让世茂无论是在企业经营,还是在慈善公益方面,未来都非常有韧劲。
公益慈善要因地制宜
主持人:结合自身实践经验,谈谈作为企业是如何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
刘明胜:从1989年万达第一笔捐赠100万元开始,就奠定了万达每年的公益捐赠款比较多的基础。到目前万达进行公益捐赠共28年,纯现金的捐赠超过50亿元。
现在万达形成了一种惯例,每开一个万达广场都要进行一次捐赠。公益慈善、扶贫是个非常复杂的事情,比如我们在贵州丹寨县进行的精准扶贫,根据丹寨县实际情况和万达自身优势,万达反复调整扶贫项目,从最初的猪养殖加工、茶叶加工、米加工等项目,最终调整确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小镇、扶贫专项基金三个扶贫项目,扶贫资金增加至14亿元。
比如,我们在产业带动扶贫的过程中,发现当地的青壮年大部分已经出去打工赚钱了,留下的相当一部分是孤、残、重病等特殊贫困人群。为此,万达设立了万达丹寨专项扶贫基金,规模5亿元,由万达投资公司进行理财,每年保底5000万元收益,无偿分配给丹寨县产业扶贫也无法惠及的1万名孤、残、重病等特殊贫困人群。
除了上述对外做的一些事情,对内万达还有一个公益品牌——万达义工。我们各地的每个员工每年必须要做一次义工,做的事情要拍照上传到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多长时间、多少人都有内部统计。集团总部会尽量协调,给员工提供更多的义工创新模式,从绿化、植树、到希望小学各种方式,目前已形成一种品牌。
王幼燕:三星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实现自己的企业社会责任和价值,包括青少年教育、社会福祉、环境保护与农村运动。这四个方面中,最著名的是我们跟中国青基会的希望小学的合作,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50所希望小学;在社会福祉上,我们跟中国残疾人基金会已经有将近十年的合作;在环境方面,我们以各个法人为主,在他们的周边做一些环境美化工作,从他们的工厂出发做节能、环保等一系列的事情。另外,我们和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也有一个长期的合作;在农村项目上,我们有之前提到的“一星一村”项目,还有“分享村庄”项目。
董广博:东亚新华地产自2005年成立至今,已是第十一个年头。开发足迹遍布北京、上海、杭州、天津、沈阳、江阴、仪征等13个省市,项目开发共42个项目,并将版图扩展到海外,在印尼的雅加达也开发了自己的项目。累计开发面积已达到800万平方米。旗下多个地产项目都成为所在城市的标杆住宅产品,尤其是面向高端置业需求人士所开发的豪宅项目。这种开发者的匠心精神,淋漓尽致地体现在东亚·尚院项目当中。
这十年来东亚新华一直秉承着为百姓建房,做百年地产的企业理念,为公众谋求最高福利的同时,也为无数人实现了居住梦想。
在社会公益方面,东亚新华也不甘人后,曾多次发起并举办教育捐助、百姓置业讲堂等公益活动,为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贡献微薄的力量。
真正的公益事业一定要传播出去
主持人:“十三五”新时期,不同性质的企业应该朝哪些方面来践行自己的企业社会责任?
任维:国电集团是以发电为主业的央企,包括火电、风电、水电、太阳能等,也有煤炭、金融、科技等相关产业。从央企的企业性质和自身的业务定位出发,我们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主要发力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作为电力央企,首先要不惜一切代价保证电力的供应。涉及到居民供热的热电厂,不管煤炭的价格和生产成本如何变化,在供热期必须不惜一切代价保证供热安全和品质。
第二,要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要实现有质量有效率的增长。国有企业经营的是国有资产,要承担保值增值的责任。
第三,在环境保护和能源利用方面,国电作为发电企业,也是能源消费和生产企业,要在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方面走在前面。
第四,在精神文明建设、法治建设和促进员工全面发展方面,作为中央企业我们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履行我们的责任。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国电家园文化等优秀文化,开展各个层面文明创建工作。
第五,我们理解的社会责任,包括了社会公益事业、扶贫、爱心帮扶等。中央精准扶贫的文件出来后,国电集团也在积极行动,在新疆、青海和西藏都确定了对口扶贫单位,其他地区也有定点帮扶对象,每年有一批干部在蹲点搞扶贫工作,这也是我们应尽的社会责任。
董广博:作为一个企业个体,它不仅仅是谋取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体,也是社会构成的一个细胞体,还是社会整体财富积累、社会文明进步、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者。所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充分考虑宏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这三重底线,还需要充分考虑到我们的员工、我们的百姓消费者。以低调,务实,勤勉,精工的态度,来践行我们的社会责任。
主持人:要形成闭环,公益事业才叫公益,做不成闭环就很难做成完整的公益事业,所以一定要传播出去。传播正能量,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让社会各界对做公益的人形成长期的监督,这样才是一个公益事业。同时把真正做公益的人的声音传播出去才能压制一些伪公益行为。
中国经营报社很关注企业的经营管理、市场化的运作。作为财经媒体我们更愿意把公益行为和企业的特色、技术、战略等层面结合起来报道,贡献我们的力量。(周丽、郭少丹、许晓、陈佳岚、郭运华整理)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