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在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与负责任投资论坛发布了首个推进“一带一路”中资企业社会责任路线图,提出推动“一带一路”中资企业开展社会责任工作的三大机制、五项原则和四个行动,旨在联合各方,共同推动“一带一路”沿线中资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企业共对“一带一路”相关的49个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投资额合计148.2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方面,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相关的60个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3987份,新签合同额926.4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新签合同额的44.1%。中资企业在“一带一路”区域投资建设工程量极大,影响广泛,开展负责任的经营管理,履行社会责任能够对东道国产生积极的带动作用,也能够帮助中资企业更好融入海外社区,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推进项目进展,使利益相关方受益。
但与此同时,近年来,中资企业在海外经营过程中面临的社会风险和环境风险更加凸出,国际社会对企业开展可持续发展、履行社会责任的要求越来越高。
一方面,“一带一路”沿线的经济社会环境复杂多变,增加了相关社会责任项目实施的难度。有关专家介绍,“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涵盖60多个国家,地区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巨大,既有政治局势动荡、武装冲突频发的国家,也有经济风险较低但政府效能风险极高的国家。过往的事实证明,中资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对风险的预判和应对能力还十分欠缺。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企业不得不考虑安全局势、法律及监管、政治稳定性等运营风险和主权、货币、银行业等信贷风险,这使得企业开展社会责任管理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
另一方面,企业类型和背景的多样性也加大了在这一区域推进社会责任项目的难度。“一带一路”地区的中资企业,既有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能力建设水平普遍不高的共性特征,又有“走出去”企业的个性问题。最近几年,中资企业在海外运营的过程中,屡屡因为与当地社区融入不足,对东道国风俗、文化了解不充分,缺少与当地民众、非政府组织、媒体的沟通,而引发纠纷、冲突甚至导致项目停滞。这表明,绝大多数“走出去”的中资企业并没有使品牌形象“走上去”、“走进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中资企业数量众多,水利、电网、建筑、路桥等工程建设类企业,社会责任管理能力差异较大,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钢材、食品、纺织等外贸企业、缺乏在当地经营管理的长期规划,履行社会责任的意愿和能力都需要不断提升。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发布“一带一路”中资企业社会责任路线图,将有助于推进“一带一路”区域的中资企业提升社会责任能力建设水平。路线图提出,未来将通过多种方式,不断提升沿线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举行社会责任相关论坛和培训交流,促进有关各方对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和方法的认知;充分利用各个渠道,提升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和水平,联合各方开发制定《“一带一路”中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指南》及相关工具,与联合国际机构、行业组织、专业机构等围绕提升中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能力相关内容开展专业培训、现场交流、案例传播、试点基地建设等工作;发挥“一带一路”工商协会联盟联动作用依托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一带一路”云平台资源优势,搭建多方沟通参与平台,以更好地传播、沟通、交流社会责任理念、方法和良好实践;组织开展“一带一路”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现状的调查评估,了解最新进展、发现问题挑战,为深入开展与持续改进工作提供依据与支持。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中心主任、中国工业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智库秘书长、北京融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所所长王晓光指出,“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实现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中国政府要求中资企业“按属地化原则经营管理,积极帮助当地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严格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因些,推进“一带一路”中资企业的社会责任能力建设是配合落实“一带一路”战略的具体体现,其目的在于帮助中资企业更好地开展海外运营,减少经营中的社会和环境风险。
中国工业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智库专家海外社会责任专业委员会主任张峻峰表示,路线图是“一带一路”规划公布以来的第一份有关社会责任的倡议,它将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工商界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开展负责任运营实践的决心,发出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声音。(记者潘圆)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