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农户+联盟成产业扶贫范本
地处西南部川滇交界处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连片贫困区。今年以来,国家有关领导多次前往实地调研,关心凉山州的教育和扶贫工作。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凉山州委书记林书成掷地有声:2019年完成脱贫,17县市“一把手”不摘“贫帽”就摘“官帽”。
耿福能认为,要想真正推动偏远地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不能简单地去说是输血功能还是造血功能。过去的扶贫大多停留在慈善式扶贫、安慰式的扶贫、表演式的扶贫,所以,现阶段的扶贫工作应该针对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从以往的“授人以鱼”的扶贫方式向“授人以渔”的扶贫方式全面发展,实施精准的产业扶贫是有效的“授人以渔”的扶贫模式。
中药材基地是好医生药业集团业务之一,利用当地条件,耿福能把中药材种植和精准扶贫工作融合,既帮助当地农户种植保底收购中药材,同时扶贫帮困。自1995年起,四川好医生药业集团即在国家级贫困县——布拖县进行中药材附子种植项目,每年对当地彝族农户进行种植技术指导,免费提供种源、保底价收购等措施切实确保种植户利益,以公司+农户+联盟的形式带动了以布拖县火烈村、普洛村为主的近1万户农户通过种植中药材附子增收致富。几年来,当地农户年增收5000元/年,打造了精准扶贫的良好范本。
以中药种植精准扶贫是好医生药业集团的成功尝试。现在,好医生药业把多年实践成功的附子产业项目向凉山州的越西县、冕宁县扩展,已经在6个乡试种了1000亩,辐射2000亩,贫困户参与积极,扶贫效果初显。
呼吁国家制定落实产业扶贫政策
《中国企业报》记者从州扶贫和移民工作局获悉,根据《凉山州“十三五”移民扶贫搬迁工作指导意见》,“十三五”期间,全州将重点完成23.5477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异地扶贫搬迁任务,实现搬迁对象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享有便利可及的基本公共服务,收入水平明显提升,迁出区生态环境有效改善。同时,还要加大对已自助搬迁人员的帮扶和管理,妥善帮助解决户籍、就学、就医、社会保障等问题,确保社会稳定。2016年凉山州计划完成5.1618万人的搬迁任务,同时778个村脱贫、16.48万人减贫任务。
凉山的减贫压力非常大,耿福能认为,国家要制定,并落实与产业扶贫相关系列支持政策,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面前,企业发展环境非常脆弱,对于参与贫困地区产业扶贫项目的企业在信贷、税收方面实行倾斜优惠,让产业扶贫成为双赢局面,从而吸引更多企业参与进来。
未来,各行业的龙头企业在产业扶贫中,更多的是要结合自身企业发展实际,将本身拥有的人才、技术及商业运作等多项资源,以市场为导向,精准确定产业种类,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提供技术支撑、人员培训和产销信息,实现龙头企业新的社会价值。当然,也要发挥村干部、产业能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依托龙头企业的产业扶持,抓两头带中间,实现从点到面、从小到大、从基地到规模的有序发展。
国家级贫困县布托是凉山州高海拔贫困地区,自然资源匮乏,但地理、气候和天然的环境,却很适合种植中药材附子以及其他的一些中药材。记者到布拖县乐安乡火灯村采访了解到,火灯村在种植附子之后,原来特困户总计20多户,现在大部分已脱贫。同时,好医生药业投资建设了国家附子GMP饮片生产厂,形成完整附子产业链运作,保证附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由政府引导、平台搭建,企业参与实施产业项目推进,好医生药业为贫困地区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产业致富路。
连续3年把扶贫建议带上全国两会
连续3年全国两会,耿福能都持续关注收入分配与扶贫。几乎每年,他都要在凉山偏远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域调研。他看到由于资源匮乏,缺乏有效的脱贫致富路径,当地的彝族群众还维持在很低的生活水平时,非常揪心。为此,他连续3年把扶贫建议带上全国两会。
在大山深处的凉山州布拖县乐安乡火灯村,一畦畦附子正沐浴着攀西的阳光茁壮生长。“附子就是埋在地里的金子,可以让大家住上新房子、过上好日子。”村民马查俄尔手指着田野,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马查俄尔一家原本是村里最为困难的贫困户,当年,村里引入附子项目时,他还热衷于种土豆,对附子并没有多大热情。驻村书记马查阿俄多次给他做工作,告诉他种附子比种土豆经济效益更高。
第一年,他拿出三亩多地试种,没钱买种子,好医生药业免费提供;不懂种植技术,企业派技术人员、专家来地里手把手培训。
去年收获季节,他算了一笔账:种附子,一亩产量1200—1500斤,收购价格每斤7.5元,这样算下来,一亩附子抵几亩土豆的收入。通过种植附子,马查俄尔家的经济状况大为改观,村里人也跟着纷纷效仿。看到乡亲们脱贫,耿福能很开心,他说,“高海拔地区找到了致富路,我们企业将进一步扩大附子种植面积,让更多老百姓不用离乡背井就能挣到钱。”(本报记者龚友国)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