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则兼济天下”是中国早期的社会责任主张。在全球化治理的今天,社会责任有助于提升国家的政治声誉,有利于企业的战略发展。
上世纪60年代,中国铁建担当了中国政府援建坦赞铁路的重任,历时7年,建成了1860公里的跨境铁路,在非洲人民心中树立了良好的中国形象,赢得了非洲人民对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大力支持。中国铁建在40多年的海外发展中,始终坚持履行社会责任,不但擦亮了企业的品牌,而且获得了上至总统、下至民众的赞誉,为企业赢得了信誉和市场。
由此可见,企业能否履行好社会责任,既是树立品牌形象、融入海外发展、拓展国际市场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确保真正实现“走出去”“走进去”“走下去”发展目标的关键环节。
“走出去”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可谓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伦理责任、法律责任、环境责任、公益责任等。需要将这些责任系统化,纳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并渗透到企业运营的每一个环节,将履行社会责任的理念与行动引入企业的海外发展战略中,制定规划并固化为制度,规范、细化履责的方式与措施,着力在诚信履约、生态保护、公益事业等方面积极作为,在实践中探索建立立体化的社会责任体系。要增强公关意识,加强责任沟通管理机制的建设,定期向当地及其他利益相关方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积极、正面、及时应对各类社会责任危机,营造一个敢于应对、勇于负责的企业形象。
由于国情不同,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各异,必须因地制宜,入乡随俗,转变观念。在东道国开展社会责任管理、实践和信息披露不能盲目照搬国内所谓的经验,必须从实际出发,基于东道国经济、社会和政治等环境,开展有针对性的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在自身经济发展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促进当地就业,尊重当地劳工权益、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保证员工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要加强员工属地化管理,严格按照当地的劳动法律法规执行,从薪酬待遇、安全措施、劳动时间等方面,建立健全属地化员工管理的各项制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针对中国企业大多在不发达国家的实情,要通过创办职业学校、免费培训、提供实习机会等方式,以职业技能的提升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
“爱人者,人恒爱之”。“走出去”企业还要增强“全球企业公民”意识,放大格局,提升定位。要在减少碳排放、节约资源上下功夫,保护当地环境,建设绿色工程,通过打造健康环保的差异化产品,构筑新的海外竞争力。要深入开展文化交流,以仁义诚信、求同共赢、达济天下的“儒商”精神,展示中国优秀文化的魅力,让“走出去”的步伐更加自信、从容。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