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社科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指导、中国社会责任百人论坛主办、中星责任云社会责任机构、中星创意云(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社会责任百人论坛——第五届分享责任年会”1月7日在京举办。
会议启动了由中国社科院生态文明研究智库、中国社科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共同发起的《中国企业应对气候变化自主贡献研究报告》项目,旨在梳理我国企业在应对气候变化、构建低碳能源体系、努力增加碳汇、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做法和成效,既服务于国家目标,引领低碳转型,也将加强我国在气候变化领域传播力,提升我国在世界气候谈判的话语权。此外,会议还首次发布了《中资企业海外社会责任蓝皮书(2016~2017)》,首次发布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年鉴(2016)》暨2016年责任百大事件,连续第6年发布《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白皮书》,首次评选颁发了企业社会责任优秀案例。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中资企业海外社会责任蓝皮书(2016~2017)》是基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策研究室《“一带一路”与海外社会责任》课题研究,是对中资企业海外社会责任现状的系统研究。
蓝皮书指出,中资企业海外社会责任平均发展指数为25.67分,整体处于起步者阶段,六成企业得分低于20分,仍在“旁观”。其中,仅有少数企业能较为全面的披露海外社会责任信息,大多数中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不足,且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一方面,反映出海外社会责任理念未能在“走出去”的中资企业中形成广泛的传播和认同,多数企业并没有将海外社会责任纳入日常工作和经营管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中资企业未能建立有效全面的海外社会责任管理和信息披露机制,信息披露不及时、不主动,与利益相关方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
从企业性质看,中央企业海外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处于“追赶者”阶段,领先于其他国有企业(“旁观者”阶段)和民营企业(“起步者”阶段)。同时,中资企业海外责任管理略领先于责任实践。
中资企业在信息披露方面差异性较小,无论是中央企业、其他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倾向于披露负责任的消费和生产以及促进目标实现的伙伴关系。中资企业对负责任的消费和生产,促进目标实现的伙伴关系的关注度程度最高,而对和平、正义与强大机构等议题关注度较低。究其原因,专家认为,海外竞争性较强,中资企业通过负责任的消费和生产,促进目标实现的伙伴关系来降低经营风险,同时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同时也反映出,整体社会责任发展水平较低,责任管理不完善,对于其他议题关注程度不够、履责实践较弱、责任沟通不足。(中国工业报记者 司建楠)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