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十大新闻


时间:2012-01-13





  1、75家央企发布社会责任报告 上缴税金同比增长24.8%


  新闻回放:2011年11月19日,在国务院国资委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国资委负责人表示,2011年中央企业生产经营总体上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创历史新高。2011年1至11月,央企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8.4万亿元,同比增长22.6%。上缴税金1.52万亿元,同比增长24.8%。在11月11日召开的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工作会议上,国资委宣布,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工作不断提升,节能减排、扶贫救助成效显著。2008年至2010年累计对外公益捐赠达133.7亿元。目前已有75家中央企业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


  点评:中央企业在保持生产经营持续发展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既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又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起到引领和导向作用,体现出世界一流企业应有的特质。


  2、中国企联牵头全球契约中国网络 200多家企业加入全球契约


  新闻回放:2011年11月28日,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正式授权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石化牵头成立全球契约中国网络,中国网络将动员更多中国企业加入联合国全球契约,加强中国企业和国际社会的交流合作,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地位和形象。联合国全球契约中国网络由全球契约理事会理事、中国石化董事长傅成玉担任全球契约中国网络主席团首任轮值主席。全球契约2000年在联合国总部正式启动,其目的是建立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效益共同提高的全球机制,目前已有240多家中国企业和机构加入全球契约。

点评:全球契约中国网络的成立,将促使更多中国企业融入国际社会,并在企业经营活动中进一步强化社会责任,以赢得广泛支持和认同,在全球经济的舞台上彰显中国企业引领者风范。


  3、康菲石油渤海钻井平台持续漏油,遭遇集体赔偿诉讼


  新闻回放:2011年6月4日,康菲渤海湾蓬莱19-3油田发生严重漏油事故,四日后在B平台东北方向附近海底发现溢油点。此次溢油污染超过840平方公里海域,9月2日,国家海洋局作出责令康菲公司执行蓬莱19-3全油田停止回注、停止钻井、停止油气生产作业的决定。当月,康菲对外宣布成立赔偿基金,对渤海漏油事件进行赔偿,但至今仍未透露具体细节。12月19日,康菲对外声称,“基本没有证据显示(渤海)漏油事故对环境产生了影响”,引发各方争议。12月30日,天津海事法院正式受理了107个渤海溢油养殖户状告康菲案。


  点评:目前我国相关法规对海洋与渔业生态损害规定缺乏可操作性,科学的海洋生态损害损失评估机制也没有建立,使得康菲肆无忌惮,此事或将有助于推动相关法规的完善。


  4、日本核泄漏引发公众恐慌,中盐多策并举平息抢盐潮


  新闻回放:日本大地震引发了核泄漏,由于担心辐射污染海水,自2011年3月16日起,中国不少地区掀起抢购海盐狂潮,并很快向全国蔓延,个别市甚至出现缺货现象。抢购潮还令不少商贩趁机抬价,市场一度混乱。3月17日,中国盐业总公司及时出面澄清辟谣,同时联合各部门通力合作,多策并举,通过一系列有的放矢的应对措施,保障了食盐的市场供应。截至3月19日17时,食盐市场基本恢复正常运行,阻止了谣言的传播,树立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点评:在谣言四起,市场恐慌的情况下,中盐多策并举,通过一系列有的放矢的应对措施,保障食盐供应,阻止了谣言传播,体现了央企在关键时刻不负众望,勇挑大梁的责任担当。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