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吉:企业社会责任体现在每天做的每一件事情上


时间:2012-01-31





道德好 生意才能好

  嘉吉公司是一家食品、农业、工业和金融产品和服务供应商。嘉吉是一家百多年老店,1865年在美国成立,第一个中美联合公报公布的时候,嘉吉就开始和中国有业务来往,这是一家在美国的企业跟中国大陆能够有的最悠久的合作历史。现在嘉吉在中国已经有5000多名员工和34家工厂。从更早还没有来到中国的时候,嘉吉就深深就认可中国式的经营理念。那就是“道德好、生意才能好”!嘉吉认为,道德是生意开始的基础。农业实际上是一个非常高风险的行业,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我们在农民还没有开始种植的时候,签订一个购销合同,到收成的时候把玉米卖给我们,在这个时候定一个购销价。过一段时间玉米开始收成的时候,可能市场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说需求下降了,导致玉米市场价格也下跌。这个时候市场价格已经低过你跟农民当时签的购销价,这个时候你作为一个企业是不是要严格执行你当初和农民商定的购销价。嘉吉一直坚持,当时我们是怎么签的,不管执行时候的市场环境怎么样,一定要坚持执行。这是一家百年老店在这样一个风云多变的农业上生存的最基本点。

  企业社会责任从新产品开发开始-Nature Works 天然塑料和纤维

  大家看我小小的头衔,虽然是企业社会责任总监,在嘉吉我比较幸运的一点,企业社会责任并不是一个人,或者是某一个部门的责任,他是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员工,每一个环节的责任,他必须体现在我们每天做的每件事情上。这个事情实际上可以体现在企业全运营过程管理上。 比如说我们的产品开发上,我们有一家子公司Nature Works,他做的是什么?以前我们的塑料都是从石油里边提取的,可是现在我们利用这个新技术,可以从植物里边提取天然塑料和纤维,这解决了三个问题。第一个是用可再生的资源替代不可再生的石油资源;第二个是原料到成品的生产过程中碳排量减少,最后我们做成的可再生的塑料制品,他可以被分解,他并不是一个白色的污染物。

  这是企业社会责任怎样体现在我们生产运营的环节中,如何体现在新业务开发的方向上。

  企业和社区的推拉互动

  另外一个,我们认为,一个企业履行他的社会责任,和他所在的社区必须是一个良性的互动,体现在两个作用力上,一个是推,一个是拉。推-我们每一个企业在它所在的地方,建一个厂的时候,就开始为你所在的区提供就业机会,你必须努力的经营,可持续的发展,更好的提高你的员工收入和职业发展。再有一个就是拉,这个拉是什么?就是说除了你要管理好你的企业经营以外,必须合理的利用你的专长来帮助你所在社区的人群去发展。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在中国,现在已经培训了210多万的农民,我们为什么做这个事情?嘉吉在全球范围是一个动物营养领先的专家,在动物领养方面如何更好的喂养猪、鸡、牛、羊方面有更好的经验。在一些国家比如美国,美国实际上只有200万的农民,我们的业务模式就是卖饲料给农民。可是到了国内有一个中国特色的状况,中国有大约是7亿多的农民,他的喂养的方式并不是非常的科学,我们的做法并不是说我只关注到我卖饲料给他就好了,实际上你卖饲料给农民,农民投入产出比不高,最后的结果可能他退出这个行业,影响他的收入和产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在这里坚持做的一个事情,我们大量进行农民培训,不仅仅告诉他怎样去用饲料,而且怎样的去科学管理养殖的环境,比如说风扇挂在什么样的角度,猪比较舒服一些。这件事情我们已经坚持了十多年,投入非常大,你说是不是值得?我想光从一个投入的角度来讲,企业的投入、产出比不一定很值得。可是一个企业应该具备的社会责任来讲,他是很值得的。他帮助了农民提高了专业能力,农民的投入产出比加强了。

  我们在中国做了非常多的社会责任的事情,时间关系我不细讲。但在这里跟大家分享几个数字,包括在过去的一年,我们投入的志愿服务时间超过17000小时,把以前只在大城市的青年成就组织培训课程带到了农村。包括说,我们在国内修缮40所学校,很幸运的第一所是在四川去年年初建成的,去年512大地震的时候,学校的两百多名老师同学平安无恙。不少企业在执行社会责任项目比较头疼的是一个资金的问题,嘉吉在这方面除了有了大量的企业投入外,我们还有各式各样的筹款来源,我们已经有1000名员工跑马拉松来赢得客户、员工、经销商的捐款,从而支助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去年四川地震发生之后,第一时间派去嘉吉流动幼儿园, 并且和合作伙伴联合为去灾区培养了500多名老师。

来源:经理人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