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从可读到可用


时间:2012-06-15





新闻链接——近日,国资委副秘书长阎晓峰表示,到今年年底,所有央企都必须上交责任报告答卷。阎晓峰说,截至2011年年底,已有76家中央企业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不少企业的报告质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未发布报告的中央企业今年年底前都要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阎晓峰表示,国资委今年将制定发布《中央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指引》,开展中央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等活动,推动中央企业进一步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健全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完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和沟通机制,全面提升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5月31日,国资委发布文件,决定成立国资委中央企业社会责任指导委员会,研究制定国资委推进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的战略、规划和年度计划,指导中央企业建立并完善社会责任工作体制和制度。


新闻点评——


社会责任报告曾一度成为企业的“面子工程”,这几年情况正在发生改变。除了报告整体质量有提升外,其根本变化在于许多企业开始从内部运营的需要出发,自主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报告逐步成为企业战略中重要组成部分,从可读到可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演变体现出了企业经营管理的完善。


国资委研究局陈锋博士认为,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不是为了编写而编写,也不单纯是作为宣传工具,而是企业为了查找自身存在的差距、寻找更好的方向和动力的自主行为。换句话说,一个健康的企业,需要从企业价值提升的角度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而从整体企业发展环境来看,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消费者等利益相关方已经给企业施加压力,要求其提供严谨、客观的社会责任报告,这也促使企业抛弃以往总结材料式的社会责任报告形式,系统、客观、真实地展现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和具体实践,以及这些实践为企业发展带来的价值。


管理学者认为,广义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包括以正式形式反映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某一个方面或某几个方面的所有报告类型,即包括了雇员报告、环境报告、环境健康安全报告、慈善报告等单项报告,以及囊括经济、环境、社会责任的综合性报告。编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对企业来说是一个创造价值的过程,它同时具备了防范风险和促进企业经营改革的功能。


5月份,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相继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从报告内容来看实现了突破:中国电信发布的《信息化服务报告》,集中展示了对信息化的理解、对信息化发展趋势的把握,以及公司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社会信息化的思考与实践,具有鲜明的行业特征,不仅展现了对经济社会的贡献,更体现了企业经营价值。中国移动的2011年可持续发展报告全面反映了中国移动将“可持续发展”与公司战略和运营全面融合的履责新进展。近日,中国移动的社会责任管理经验被国资委选定为中央企业对标学习典型之一,社会责任管理与实践成效获得认可。


从可读到可用已然是一个跨越,但对于目前急需内部创新的电信企业来说,社会责任报告更多发挥的作用仍是加强外部沟通、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及管理绩效,对于在吸引优秀员工、推动企业创新方面发挥的作用还待发掘。

来源:人民邮电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