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末,“企业公民”一词开始走入大众视野。当集团壮大,其在获得经济利益之余,对于社会的回馈成为普罗考核该个体是否值得信任的重要指标之一。一个品牌能否企及更高的位置与水平,从它表现出来的社会责任感上可窥一斑。于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参与各项社会服务活动。
“企业公民”是国际上盛行的用来表达企业责任的新术语,始于20世纪80年代。其核心观点是,企业的成功与社会的健康发展密切相关。作为经济组织的企业,不仅为社会提供物质财富,且须履行所承担的各种社会责任。
企业的社会责任,其实不是新鲜事。自古以来,善长仁翁捐钱修桥补路建私塾,碰到天灾人祸时,派米送粮自散家财周济灾民等慈善的例子比比皆是。只是现今消费者对企业的期待,不仅只是“有爱心的大善人”,更希望其能够扮演“推动社会进步的引导者”。在发生重大事件时,及时伸出援手,捐赠大量善款物资固然受人尊敬。然而在平日里,大众更希望看到从社会中积累了财富的企业们,可以“感恩图报”,极力回馈社会,去帮助那些未能从社会发展中得到好处的弱势社群。因在大众的眼中,这其实是“购买=做善事”的曲折心理暗示。
传统上,对许多大企业而言,将大把资金投入公益活动,直接拿出钱来赞助艺文活动、积极参与慈善捐款就是建立企业形象的唯一途径。然而,要发展企业的社会形象及提升品牌价值,需要跳脱此狭隘的观念。
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已经开始参与或发起公益活动,但在执行上缺乏战略性、长期性,更多情况下属临时应急,在突发时间进行救助或应某公益组织需求进行捐赠,或仅作为一种积善行为进行随意的捐赠。这种公益行为更多的带有随意性,并未真正考虑其影响行的延续,未对公益活动进行较好的规划,这种一次性捐款的模式对于建立企业社会形象往往产生吃力不讨好的结果,不一定可以为企业带来较好的社会效益。
公益慈善活动作为企业建立社会形象,拓展品牌价值的举措之一,需对其进行战略规划,并使其成为企业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企业应不甘于仅仅是在募款晚会上一闪而过的捐赠者,而是自觉挺身而出,成为各种社会力量集结的领导者,成为推动慈善力量拓展、发散的号召人。合生元公司在2007年成立合生元母婴救助基金,依托合生元在全国的渠道进行市场渗透,透过与合作方共同发掘、救助贫困的重症母婴,形成完善的战略执行体系。四年多来坚持救助超过80名患者,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积极、负责的企业形象。更透过活动,凝聚各界力量、舆论等关注中国贫困患病母婴这一弱势社群,令其生活环境得到改善。
来源:千龙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