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围绕中国政府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两个有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命题,中国企业的竞争力提升与社会责任愈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企业不仅要尊重法律,更应当用透明和道德的行为创造财富,用更具包容性的经济增长模式,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一场新的“责任风暴”已经来临。敬请关注本版年终报道之一——企业社会责任。
作为反映企业经济、社会、环境综合价值的工具和载体,企业社会责任(CSR)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近年来密集发布。据《金蜜蜂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2012》统计,5年来,中国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数量成倍增长:2007年,全国只有98家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但在今年前10个月,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已经达到1337家,5年的时间里增加了12倍。
然而,研究发现,由于不同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水平存在巨大差异、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内涵的认知不同、报告编制者的专业技能各异等,当前,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在报告定位、议题确定、披露信息、编写质量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大多数企业尚未发掘出报告在促进利益相关方沟通、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品牌形象等方面的巨大价值。
在这一背景下,12月4日,以“责任沟通创造价值”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作为专业化、国际化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交流平台,本届研讨会介绍了全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前沿动态与最新发展趋势,展示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展的最新成果。
会议期间,200多名与会者共同交流了高质量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经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沟通与传播价值、社会责任报告对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升的作用、中外报告编制理念和文化异同对国内企业报告编制的参考意义等问题。同期发布的“金蜜蜂2012优秀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榜”也获得了参会的专家学者以及企业界人士的广泛认同。
北京大学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究中心执行主任、《WTO经济导刊》主编于志宏介绍说,在已经发布的1337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WTO经济导刊》和责扬天下(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对其中的1182份进行了系统认真和专业的评估,最终,33家企业、1家研究机构脱颖而出,分别获得“领袖型企业”、“成长型企业”、“外商及港澳台企业”、“专项奖”、“长青奖”和“2012年中国社会责任报告发展特别贡献奖”六大奖项。
“在我心中,‘金蜜蜂2012优秀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评选一直是企业社会责任领域内的‘奥斯卡’,今天,百度企业社会责任项目经理史少晨评价说这更像是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的‘诺贝尔奖’,他们明年争取来角逐这个奖项。这让我高兴地认识到,优秀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选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已经深入到企业界,有了广泛的影响力。”于志宏说。
获得“金蜜蜂2012优秀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领袖型企业”奖的中国铝业公司出席了会议。公司企业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赵秀富对社会责任工作有着很深的体会,他说:“社会责任领域里的‘诺贝尔奖’对企业来说是一份激励。今后,希望所有企业共同做好社会责任工作和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工作,把社会责任工作做漂亮,使它成为‘美丽中国’的又一组成部分。期待所有同行都能够欢快地舞起来。舞什么?社会责任style!”
记者了解到,当前,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呈现出多样性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更加重视履行社会责任,以及编制报告和对外披露,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履行社会责任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到目前为止,中央企业里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有103家,比例高达90%以上。中央企业一方面把社会责任报告作为企业和利益相关方沟通的载体,另一方面,也把社会责任报告作为管理的工具。”国务院国资委研究局局长彭华岗表示:“企业应该建立一种机制,使企业在运营的整个过程中,时时刻刻能考虑到相关方的利益,让这种理念贯穿企业战略、决策、运营的全过程。通过制度性建设,让履行社会责任成为企业的习惯。”
值得高兴的是,中国相关部门也对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商务部世贸司副司长刘毓骅介绍说,近年来,商务部结合自身职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导和规范企业开展社会责任履行工作。比如:从贸易环节入手,要求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将环保、用工、供应链管理等社会责任要求纳入企业经营状况和生产能力的核查范围,鼓励负责任的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注重引导和帮助外商投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要求其关注资源节约利用和生态环保,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要求“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发布《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社会责任指引》;推动商会、协会开展社会责任体系建设,从行业层面促进企业提升社会责任意识,增强履行社会责任的动力和能力。(本报记者高洪艳)
来源:中国贸易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