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家居建材消费市场已进入“大家居”时代。中国消费者由追求产品功能,到对美化生活的追求,产品不断升级,市场不断细分,产品越来越丰富,功能越来越多样。人们开始追求个性、舒适、健康、环保、智能化的产品与服务。但是市场和消费者心理的改变也导致了家居建材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品牌的直接竞争甚至到了“肉搏”的阶段,刺刀见红的结果是两败俱伤,再加上电商们也在凶猛地瓜分着这块蛋糕,若想不被市场抛弃,变革势在必行!
移动互联网时代 泛家居业路在何方?
为应对家居建材淡市以及恶性竞争带来的市场萎靡,不少家居建材品牌、家装公司开始探索更有效的方式,试水移动互联网是他们尝试的方向之一。
移动互联网是一座深不可测的矿脉。有远见的家居建材企业已经先知、先试,喝到了这口“头啖汤”。能否搭上移动互联网的快车,也许会成为许多家居建材企业竞争的分水岭。但是传统企业如何获得基于智能终端的移动互联网渠道、应用及平台,改造传统的商业模式,重塑产业链关系,提高自身竞争优势和品牌推广价值?
很多商家开始强强联合、组建异业联盟,推出各色优惠,这也成为2013年家居建材行业的趋势。各商家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取暖”,以图改变竞争格局,应对市场变化。清远地区的绿色建材联盟就是基于这一形势应运而生,联盟力量是否所向披靡呢?
绿色建材联盟 “汇惠”清远市民
绿色建材联盟最初由清远地区的欧神诺陶瓷、扬子地板、华帝燃气具、志达布艺、尚高卫浴、顾家家居、多乐士涂料、欧普照明、百得胜衣柜、松下电器、沁园净水器等十几个一线品牌共同发起创立,是一个集联合性、专业性和平台性于一体的非法人行业联盟组织。
虽然以建材联盟命名,但是该联盟的商家已经涵盖了泛家居领域的绝大多数品类。据了解,该品牌联盟宗旨是以“塑造清远家居建材品牌新形象、构建品牌新格局”为目标,致力于为清远市民提供名牌家居建材产品、专业优质的服务,实现合作共赢,是清远家居建材品牌建设的推动者,并将努力成为清远乃至周边地区家居建材的绿色环保典范和品牌的代言人。
据清远友盈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扬子地板清远地区总代理商谭海华介绍,如果单靠一个商家的力量去面对困局,力量有限,但是借助联盟之力,把商家聚集起来,就可以取多家之长,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联盟品牌可实现客户资源和渠道资源的全方位共享。谭总还介绍道:“所谓“汇惠”,即是汇集了众多优质品牌的优惠政策,回馈广大消费者。”
绿色建材联盟在清远的发展潜力毋庸置疑,但是如何能让联盟以及联盟的各商家保持持续的竞争力,而不仅限于靠联合搞促销活动来形成优势,也是他们正在思考的问题。
兑兑碰让绿色建材联盟再腾飞
谭海华说,2013年以来家居建材行业的活动数量有增无减,从往年的重大节点才有活动,到只要是周末就有卖场或建材商在举办活动。绿色建材联盟也曾经频繁地联合起来搞活动,但是后来发现活动的频率越来越高,对消费者的刺激也越来越弱,而且随着活动数量的继续增多,想要再达到之前的刺激力度和营销效果越来越难了。
“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有新的商业模式来改变这些状况,我们也一直在寻找更有系统性以及颠覆性的合作者。同时,我们密切关注现在电子商务平台发展迅猛的趋势。有远见的家居建材企业已经先知、先试,喝到了这口“头啖汤”,但是绿色建材联盟苦于找不到搭载O2O平台切入点”,谭海华向记者诉说道。巧合的是,兑兑碰商业大系统在那个时候进入了他们的视野。
以谭海华为代表的绿色建材联盟商家们接触到兑兑碰是在2013年秋天,兑兑碰独特的商业模式以及“惠民天下、兑通天下”的理念吸引了他。这和绿色建材联盟“打造惠民工程”的创立初衷是一致的。而且他们也通过其他联盟商家了解到,兑兑碰不仅能让消费者在与联盟商家交易的过程中获得超值的增值服务;还可让加入兑兑碰的联盟商家同周围同行业商家相比形成差异化优势,众多商家面临的企业发展局限性及被各种经营问题困扰的难题也迎刃而解。于是他们一致决定把绿色建材联盟的商家系统性得植入兑兑碰商业大系统。
谈到对植入兑兑碰商业大系统后绿色建材联盟的经营有什么改变,谭海华侃侃而谈,通过兑兑碰的手机客户端,绿色建材联盟的商家与客户实现了线上线下的互动,为联盟内各个商家的营销战略调整提供了更丰富、更精准的数据支持。兑兑碰的异业联盟不仅给绿色建材联盟带了其他行业的客源,通过兑兑碰的品牌宣传系统也提升了绿色建材联盟的品牌价值。
可以预见的是,绿色建材联盟要想在电商横行的时代有所发展,打通O2O势在必行,而他们与兑兑碰的结盟就是争取了越来越多的市场主动权。在采访的最后,谭海华说:“2014年,争取将绿色建材联盟注册成为法人机构,相信在2014年绿色建材联盟在兑兑碰商业大系统的帮助下,一定会带领各商家再次腾飞,两者的强强联合也将会在清远家居建材市场掀起一股颠覆传统商业模式的旋风。”
来源:光明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