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59store联合汇源、卫龙、炎亭渔夫等国内数十家知名品牌商家,火热开启校园零食狂欢节,全场热销零食“满5减3”。“5分钟内送货到寝”的极速配送体验,让第一个小时订单量就超过了11万单,峰值订单更是达到每秒411单,全天24小时总订单量更是突破113万单,这个平均年龄不足25岁的学生创业团队将校园O2O发展推进了一个新的高度。更令人惊讶的是,这次活动几乎零成本。据悉本次活动覆盖了148个城市共1885所学校,59借助其强大的校园渠道能力,对众多品牌商资源进行整合,品牌商拿出百万份活动商品免费或超低价促销,这种做法既帮助了品牌商快速打开校园市场,又让学生享受到活动优惠,而对59store来说大大获益,用低成本的方式大大提升校园知名度以及用户覆盖度。公开资料显示,59store于2015年3月完成君联资本领投三千万元人民币A轮融资,2015年8月完成深创投领投两亿元Pre-B轮融资,是目前全国覆盖高校数量最多,用户规模及日成交规模最大的校园O2O平台。
零食切入,逐步扩充服务品类,打造最大校园生活服务平台
“59store”已从发展之初的校园零食服务逐步转变为校园综合性生活服务平台,目前已基本完成全国高校覆盖,正在成长为中国校园最大的消费性O2O入口。
发展之初,59专注为学生提供夜宵时段零食5分钟送货到寝服务夜猫店,靠“大众需求、高频消费”快速占有市场,形成千所高校万栋宿舍楼宇覆盖;用户基础上,59推出自有校园金融业务“59白借借”,打造以手机借款为核心的校园消费金融服务;59store接下来会以金融业务作为平台全业务支撑,从单一的零食消费的“夜猫店”店长服务体系,发展为“夜猫店”+“水果店”+“饮品店”等宿舍楼栋综合服务体系,59金融会为平台开店的所有店长提供4000元免息开店资金,降低学生开店门槛,形成完善的店长开店及服务体系。
10月份,59store与全国最大的豆浆机生产厂家九阳对外宣布建立“校园独家战略合作”关系,并在北京召开发布会,强强联合全面启动校园饮品配送服务,59store会将九阳一体化豆浆机引入楼长体系,为在校学生提供豆浆及咖啡5分钟送货到寝服务,据悉本款机型可以15秒出饮品,一键免拆清洗,制作一杯热乎乎的高品质健康饮品只需30秒时间。59store会用自有金融平台为所有店长免息分期铺设机器及耗材,这将会大大加速这一服务在全国高校的普及,据悉目前59store已完成杭州部分高校试点工作,预计在12月份面向全国高校进行复制推广。就在近期,59store对外公布了对校园水果O2O平台一米送的投资,宣布上架水果5分钟配送业务并在全上海高校试运营,开启“水果店长”新模式尝试,细节优化完成后,59store会借助已搭建完成的全国供应链体系迅速向全国高校复制推进。可以看出,59store是先通过单点切入的纵深打法取得市场占有优势,在此基础上快速布局新业务,逐步形成互相补充并促进的综合服务体,进而打造入口级平台,大大增强用户的覆盖度及使用粘度。
59store之所以能快速进行品类扩充及市场占有,主要依托两个核心优势。一个是其模式本身优势,学生零食本身是高频消费,其超过3万名店长团队是一个庞大的地面队伍,高频业务向低频业务推进只是时机问题和执行问题;第二个是其规模化供应链能力,59是目前所有校园O2O公司中唯一完成全国供应链体系化建设的平台,目前已在全国近20省设立省级大仓,可以将大仓商品在一到两天内送达店长手中,供应链是品类扩充的先决条件。
原阿里悍将加盟担任COO,助力成就全国最大校园综合性服务平台
随着业务的全面推进,企业到达一定的规模后,人才往往会成为企业既快速又稳健发展的决定性要素,所以对众多校园学生创业企业而言,这将是一个极大挑战。59store经过快速发展,目前团队规模已经突破700人,而全职地推团队就超过500人,除了充满激情干劲十足的年轻团队成员外,59store引入了众多经验丰富的实战型管理人员。近期59store对外宣布,原阿里干将章江海已正式加入59store担任首席运营官COO一职章江海2001年加盟阿里,曾历任阿里B2B销售主管、区域经理及中西部大后台总经理,拥有丰富的地推实战经验和互联网公司管理经验,是阿里从基层员工培养起来的标杆性人物,重要人员的加盟无疑将对59store这个年轻团队整体实力的提升起到极大促进作用。
随着59store以校园O2O领头羊的身份布局校园生活业务,其成为未来一站式的大学生校内生活服务平台的格局也愈见清晰。未来,59store还会围绕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各方面生活服务领域进行探索和尝试,微小创新也可以改造并促使商业模式升级迭代,进而为用户提供更为便捷、更为年轻时尚的生活方式,创新无处不在,值得期待。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