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红包营销,带动华为品牌的“速跑时代”


时间:2016-02-24





  刚过去的猴年除夕,有超过1亿人通过支付宝"咻一咻"抢到总值为8亿的春晚红包,超过2亿人收到了带着暖意的祝福。支付宝"咻一咻"红包总参与3245亿次,是去年春晚互动次数的29.5倍。在21点09分的高峰期,"咻一咻"峰值达到210亿次/分钟。


  华为手机通过与支付宝的合作,品牌总触达人数为40592411人,福卡触达人数为25672869人,红包触达人数为19773369人,迅速赢得了国人实实在在的铭记。过去的一年,华为手机迅速攀升为全球第三大手机品牌商,春晚红包不仅是华为一场浩大的回馈活动,还显示出华为对于红包文化背后,传递品牌"温情"的强烈认同。


  在发力与苹果、三星的争锋中,华为手机正在加大步伐,从脱颖国内市场,到争雄全球手机行业的霸主地位,华为的每一次关键性阶段胜利,都来自于其充足的准备。也正是基于对全球消费者更细致的关注、更匹配的用户体验服务,华为才成为手机行业中冲跑最快的选手。春晚"咻一咻"无疑更深化了华为品牌的形象,也让广大消费者更加真实的体验到了华为致力亲近用户的品牌态度。


  一场春晚,让华为品牌"咻"进了10亿人的记忆中


  据央视网公布的猴年春晚网络收视数据显示:除夕夜春晚直播期间的受众总规模达10.33亿,多屏直播收视率达30.98%。这一数字比去年增长了41%。这份数据涵盖海内外电视、网络、社交媒体等多终端多渠道收视与互动的观众,国内有6.9亿观众通过电视收看了晚会直播,有1.38亿人在网上收看了春晚直播。


  另外,猴年春晚,华为与支付宝合作的"咻一咻"的次数达到3000亿次,结合以上的增长数据,华为在2016年春晚的品牌覆盖率可想而知。而且不同于传统的电视、户外广告,华为选择以现金红包的方式露出在消费者面前,更容易让消费者接受。


  广告场景也同样重要,传统广告只在银屏上重复,互动感与欢乐感缺失。而在看春晚的过程中,"咻一咻"在欢乐的气氛中送出华为红包,更能引起互动者对华为品牌的深刻印象与喜欢。在超过10亿国人关注中,华为品牌的"有情感"得到了一次有效的传播。


  华为"柳暗花明"的春节营销新篇章


  众多商家都在为"山重水复"的营销方式头疼,花巨资做广告处处皆是,但广告的巨资投入得掷地有声、让消费者赞不绝口并不容易。往常,重复性的强植入容易让消费者厌倦,华为手机在春节处处不拒绝的"红包"中做广告,不失创意,还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新意。


  所谓红包文化,重在参与。李开复最近在美国的访问中提示了这一文化的核心--"要知道每个红包里都包着钱啊"。在重关系、重经营的中国社交链中,互相派发红包是一项重要的新年祝福方式,红包数字并不是唯一重要参考值,发红包足以形成一种互相认同的欢乐气氛,华为手机把红包派发给所有人,已经赢得了一场"有声息"、又有"认同"的品牌植入。


  并且,华为提前三周开始了春晚"咻一咻"的预热,华为消费者BG官方微博的红包连环画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参与、互动,红包的记忆瞬间鲜活、富有人情味了。不止于此,央视春晚的吉祥猴遭到了数不清的吐槽,华为别出心裁的利用AR技术造出了一只更漂亮、可爱的"福气猴"。用华为拜年神器扫描新旧版人民币或华为LOGO,就能出现这只鲜活的"福气猴",这个呆萌的形象迅速火爆网络。


  做广告也做得有声有色,并且有消费者的"念念回响",华为春节营销绝对是花钱也花得开心的营销案例。华为手机不仅用产品与用户交流,在春晚也策划与消费者互动,用户粘性也更进一步加强。


  闪耀猴年之后,华为将迈进全速时代


  华为消费者BGCEO余承东在2016年重申了华为未来与手机行业前两名的苹果、三星的竞争策略,即通过品牌塑造、渠道布局、精品系列等方式来完成对两大手机巨头追赶,甚至反超。猴年春晚"咻一咻"算是华为手机在新阶段中品牌塑造的一次重磅出击,在完成了突围国内、稳居全球第三的竞争秩序下,全速争锋全球市场将是华为手机突破的重要方向。


  近年来,华为手机的精品系列不仅攻坚了高端市场,其作为精致手机的品牌印迹已经得到广泛认同,华为手机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高端手机"。"精"不仅体现在产品上,春晚红包也是"精"的另一重体现,华为把包含着祝福、感恩的红包分享给所有人,也体现了华为对用户的"精心"呵护。


  在整个2015年度,华为完成了超过200亿美金的销售额,并且交出了全年1.08亿的出货量数据,在全球多个地区完成了市场第一份额的卡位,依靠Mate与P系列的精品完成了整体品牌的竞争力。这些成绩之后,全速追赶全球手机领先者已经是华为唯一的目标,春晚的这次漂亮营销过后,华为手机将更专注"速跑",火力全开的专注精品,并且一路带给消费者更多优质的服务,传递更多温情。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