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1 年12 月初,江钻股份公司国内、国际市场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2%、21%,牙轮钻头国内、国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83%、15%,金刚石钻头销量创历史新高
自2011 年初以来,江钻股份公司整合营销资源,采取全井承包服务等个性化营销手段,进一步拓展了市场,使营销变成“赢销”。截至2011 年12月初,该公司国内、国际市场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2%、21%,牙轮钻头在国内、国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83% 、15%,金刚石钻头销量创历史新高。
整合资源:从“ 独角戏”到“大合唱”
2011 年12 月19 日,在冰天雪地的东北井场上,江钻东北销售公司的销售人员、技术人员、设计人员正“联手”开展售中服务。销售人员积极推介钻头产品,为井队遴选钻头型号;技术人员仔细了解钻头的磨损情况,为员工讲解使用方法,以便更好地发挥钻头性能;设计人员向井队员工咨询钻头改进的想法,认真记录。三方联手出击,这已成为该公司拓展市场的特有方式。2011 年,该公司整合营销资源,在国内外形成点面结合、纵横覆盖,商务、物流与服务相配套的营销网络。
在国内,该公司增设东北、西北、华北等6 个片区的销售分公司,负责国内所有产品的营销。在国外,该公司增设北美、南美、中东、亚欧、非洲5 大片区销售点。在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该公司使用国外代理商销售,并与代理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他们还通过在国外油气专业杂志刊登广告、参加专业展会等方式,大力开展品牌宣传。该公司还组织营销人员、设计人员、技术人员上井,推介产品,将一个个“销售点”打造成“销售网”,将“单兵作战”变成“集团军作战”。
2011 年,从中东某国市场传来江钻产品应用不佳的消息。该公司技术中心研发人员和国贸公司营销人员迅速办理签证,赶往现场。经过现场核实,发现是一个厂家为打压江钻产品,散布了对江钻产品不利的谣言。面对不利局面,技术研发人员驻队跟踪服务,加大技术交流力度,销售人员访客户、跑现场,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消除客户疑虑。就在这时,该公司某型号钻头在该国一个区块使用中,进尺比竞争对手产品的最好指标高出一大截,以良好的产品性能粉碎了谣言。此后,该公司顺利拿下该国钻井市场40 个PDC 钻头、90 个牙轮钻头的订单。
今年,通过“集团军作战”,该公司钻头产品战胜多个国内外竞争对手。在美国,一些代理商从销售多个厂家的钻头调整为只销售江钻钻头。在古巴,该公司牙轮钻头产品刷新纯钻时间最长、进尺最深等古巴石油钻井多项纪录,成为古巴石油市场专供产品。截至目前,该公司各类钻头产品已销往美国、俄罗斯、加拿大等40 多个国家,销量稳步上升。
全井承包:从卖产品到卖服务
2011 年,江钻股份公司积极推进全井承包服务模式,从单纯卖产品转化为卖服务,努力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从制造商、销售商向服务商转变。该公司开发了钻头选型软件,拥有地层岩屑测试仪等先进仪器,建立集全井选型、现场技术服务、钻头使用指导、解剖失效分析于一体的技术服务团队,能为客户提供最佳的钻头选型以及全程钻井技术指导。
在九龙山气田的钻头选型中,技术人员分析九龙山珍珠冲地层的钻井参数、钻头磨损情况、失效情况,优选适合珍珠冲研磨性地层的HF 硬地层、抗研磨的钻头系列,解决了普通钻头在珍珠冲地层中容易掉齿、断齿和外径磨损严重等难题,使单个钻头平均使用寿命从4 小时延长到26 小时,平均机械钻速从0.6 米/小时提高到1 米/小时,刷新九龙山珍珠冲地层机械钻速纪录,降低了钻井综合成本,大幅提高了四川地区的江钻钻头市场占有率。
该公司对建南地区某重点探井开展全井钻头承包服务。技术人员多次到建南区块调研,了解邻井地层和钻头使用情况,并开展内部技术大讨论,确定金刚石钻头选型。驻井服务工程师进行贴身式服务,帮助钻井队解决钻头在钻进过程中的各种疑难杂症。在该井钻进中,该公司使用两个某型号的金刚石钻头,其中第一个钻头进尺730.9米,创建南地区81/2 井段最高指标。最终,两个钻头的平均进尺远高于邻井。驻井服务工程师还为井队制定合理的钻头应用方案,及时调整优化钻井参数,使井队成功实现定向段钻进,节省了多趟起下钻时间。
2011年,该公司在长庆油田全井承包了12 口水平井。驻井服务工程师不断改进钻头和做好技术服务,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赢得使用方的好评。在古巴等国外市场,该公司也尝试全井承包服务,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品牌形象。“在全井承包中,施工单位不用考虑钻头选型、采购、修复等工作,可把更多的精力投入生产。而我们有针对性地进行钻头选型和设计,派驻服务工程师驻井,更有效地发挥了产品功能,增强了服务工程师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了双赢,今后,全井承包服务还要大力推广。”该公司技术中心产品开发所设计室主任郭忠志说。(□戴莹曹海峰)
来源:中国石化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