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10年,达芙妮取得了从制造业转型品牌商的第一场革命的成功。下一个10年,它希望再接再厉,实现从单一品牌到多品牌的自我革命。
达芙妮国际控股公司董事会主席陈英杰从29岁就接任达芙妮集团总经理,原本不被外界看好,但陈英杰交出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用中等价位、时尚及质量打开大陆市场,不但化解了当时的经营危机,后续还让达芙妮蝉联10年的大陆女鞋销量冠军。近两年达芙妮更获得高速增长,2010年增长51.2%,2011年增长56.7%。
陈英杰今年初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达芙妮已准备好下一个10年的转变,宣告“多品牌、多品类、多档次、多通路”新时代的来临。陈英杰希望通过多品牌形成合围之势,但这次革命要想成功并非易事。在工资上涨、存货增加、现金流下降等难关下如何维持达芙妮的高增长,给投资者一个好交待是在多品牌转型中首先需要考虑的因素,毕竟,要让消费者接纳新的品牌,同时要与竞争对手正面交锋而不败,并降低多品牌运作的执行风险,种种问题都在考验陈英杰与其团队。
平价策略
达芙妮是家不折不扣的台资企业。陈英杰母亲家族是台湾的鞋业世家,其舅舅顺大裕董事长张文仪经营家族企业三丰鞋业,为消化多余库存,1990年取月桂女神“达芙妮DAPHNE”之名,在大陆自创品牌。
而与之竞争的,是发展路径与其有些相似的另一个女鞋品牌百丽。同样是代工起家,同样在上世纪90年代初推出自己的女鞋品牌,同样是在百货公司开设专柜迈出大陆市场的第一步,拥有如此之多共同点的两家企业常常成为大家相比较的对象。但在而后的成长路上,两家企业表现出迥然不同的特性。
用陈英杰的话来说,百丽是女鞋行业的“奔驰”,而达芙妮要做“丰田”。与走中高端路线的百丽不同,陈英杰采取的是定位于大众流行的平价策略。在价位上,达芙妮女鞋的均价在200至300元,几乎为百丽的一半。在渠道终端上,与百丽主走商场、购物中心不同的是,达芙妮大都采用街边店的模式。
为了能在与商场的谈判中掌握话语权和定价能力,百丽通过并购和代理的手段,将百丽集团打造成一个多品牌的“鞋类帝国”。目前,百丽旗下自有品牌包括百丽、天美意、TATA、思加图等超过10个。同时,百丽还是Bata、Geox、Clarks、Mephisto、BCBG、ELLE、Merrell及Caterpillar等多个国外品牌的国内代理商。如此多的品牌资源让百丽拥有很强的话语权,很多商场为了提高档次、丰富品类,往往会以优惠的租金请百丽进驻。
而在一些高档购物中心,现在已经很难看到达芙妮的身影,因为“客单价”低,商场租金逐年上涨,早在几年之前,达芙妮专柜就从高档商场中陆续撤出,开始将重点放在自己的专卖店上。
在得到美国TPG的投资后,达芙妮加大直营店的扩张速度,减缓加盟店增长的速度。数据显示,目前达芙妮集团核心品牌“达芙妮”和鞋柜品牌“Shoe”共拥有4547家直营店,较上年同期的3918间增加629家,增幅达到16.05%;而加盟店方面,达芙妮核心品牌共拥有1055家,较上年同期的984家新增71家,增幅仅为7.21%。达芙妮表示,今年将新增“达芙妮”及“Shoe”的零售店700家,且新增的零售店全部为直营店。
多品牌出击
平价策略与街铺模式让达芙妮成为单一女鞋品牌的状元,而走中高端路线的百丽凭借众多品牌资源头顶品牌群状元的光环。但相较之下,达芙妮在创造长期稳定增长方面,显然有些动力不足。
瑞银2008年的一份报告称,百丽引领鞋类市场销售价值,其增强的经济规模和多品牌策略将帮助创造长期稳定增长。虽然在估值方面,达芙妮看来更具吸引力;但面临更多行业风险,市场资本较小,经济规模较低,零售网络较小,缺乏多品牌,且新业务存在不确定性。瑞银指出,在拓展内销市场上,百丽明显优于达芙妮。
陈英杰也意识到品牌过于单一对达芙妮进一步增长的限制。他希望在渠道规模上有所建树,做成鞋业的国美。
2008年,受代理的运动品牌拖累,几乎国内所有代理商都增长乏力,达芙妮也不例外。陈英杰决定全面放弃体育品牌代理,将重点放在达芙妮和“shoe”上。
“无鞋不有”,陈英杰这样为shoe下定义,全家人都可以在里面消费。也就是说,shoe是一个囊括多种鞋类产品的渠道品牌,从小孩到老人都可以在shoe找到合适的鞋。
在价位上,shoe更趋平价化;在位置的选择上,shoe更突出社区概念,以开设在社区为主,基本与超市为邻,其开店策略是以住宅区为中心。
然而,这显然还不够。
2010年,达芙妮以1.95亿港元收购FullPearl 的股权。FullPearl是一家BVI公司,间接控股爱意精品鞋业上海有限公司下称“爱意鞋业”。
爱意鞋业旗下共有4 个品牌:爱意AEE、爱魅Ameda、ALDO 和JessicaSimpson。加上从2008年起取得两个国际品牌Arezzo和SofftBorn在中国大陆的独家分销权,达芙妮杀入中高端市场的品牌已增加至6个。这些品牌直接面对的对手,是百丽、星期六的系列品牌。
即便如此,达芙妮相比百丽依然有些势单力薄。且在中高端市场,达芙妮的优势还不是很多,新品牌仍有待开拓,这从去年“达芙妮”品牌占公司总营业额比重高达61.75%可见一斑。至2011年,该公司新增销售点数目966个,总共达到6165个,其中核心品牌销售店5602间,过半数分布在中小城市,这也说明达芙妮的销售仍以中低档次为主。同时,高端品牌短期内在商场渠道还没办法跟百丽、星期六等品牌相抗衡,毕竟要建立一个成功品牌是需要时间让消费者接纳的。
存货隐忧
受益于供应链管理改善及调整产品结构,达芙妮近两年的表现均不错。年报显示,2011年营收85.77亿港元,同比增长29%;其中净利润9.33亿港元,较上年同期的5.96亿港元同比大增56.54%。毛利率同比提升3.7个百分点至61.1%。
然而,在达芙妮欢呼业绩大增之际,公司的存货却高达20.6亿港元,同比增长近1倍。其中制成品占19.438亿港元、较前年10.017亿港元大幅增加79.26%。这也使得达芙妮平均存货周转期由原来128日增至172日,对资金需求造成相当压力。
如此高的库存或将制约达芙妮近期的发展,今年上半年达芙妮或将处于一个清理库存的状态,而这会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在业绩发布会上,陈英杰也承认2012年是降价促销年,今年把同店销售增长目标订在12%,低于去年的21%。
材料及人工成本增加、零售市场放缓、同业竞争激烈、女鞋市场普遍加强市场推广及促销力度等,将为达芙妮今年提升毛利率带来不小的压力。考虑到去年底达芙妮存货增加,加上成本压力上升,今年鞋类产品的加价幅度只会微升。
多品牌运营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高库存之下不得不打折促销,也将影响其“多品牌、多品类、多档次、多道路”战略。
来源:经济导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