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好声音》世界巡演中国十站发布会在北京召开。据悉,《中国好声音》全球演出第一站落户海口,将于11月16日在海口上演。此次“中国好声音”演出阵容超强。那英、庾澄庆、杨坤、李玟、汪峰等指导的学员梁博、吴莫愁、金志文、张玮、多亮、李代沫等将集体登台演唱。各站巡演中,导师将率领各自的人气学员上演巅峰对决,此外,周杰伦、郑秀文、莫文蔚等歌手也可能参与到巡演中。
强劲的收视热潮过后,“好声音”旋风再次袭来,对于《中国好声音》的评判与思考延伸至幕后。专家称,《中国好声音》正引领中国娱乐节目营销走向新时代。
制播分离带来创新活力
2012年,《中国好声音》无疑是中国最亮眼的元素。开播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中国好声音》的网络信息覆盖量就超过2亿条,紧接着,好声音官网我爱歌实现了节目的同步直播,节目迅速在网络渠道蔓延,几大视频网站也纷纷创下过千万的点击播放量,刮起一股热播浪潮。
《中国好声音》的诞生缘起荷兰的《TheVoice》。2010年,《荷兰之声》(TheVoiceofHolland)在荷兰RTL4电视台一经播出便稳稳吸引了300万电视观众(占荷兰总人口的18.2%)。2011年,《TheVoice》流入美国。经NBC重新包装,全新上阵的《美国之声》成为当年唯一一档能够叫板《美国偶像》的综艺节目。在英国,BBC的数据同时显示:《TheVoice》第一季第一期首播的平均收视高达842万名观众,收视率达37.6%,并且远远超出英国版《舞动奇迹》甚至《英国达人秀》的首播收视。2012年7月13日,原版拷贝自荷兰《TheVoice》的《中国好声音》正式登陆浙江卫视,并一炮而红。一时间,全世界似乎都陷入了“好声音”的魅力无法自拔。
专业人士曹洁将《中国好声音》的成功经验简要归纳为:真正的“制播分离”带来创新活力。《中国好声音》由制作公司和电视台共同投入,共担风险,共享利润。在利润的直接激励下,制作公司与电视台都会想方设法把节目质量提高,不吝惜制作成本,邀请非常专业的明星和制作人员,提高节目的品质。虽然是在浙江卫视播出,但《中国好声音》的制作者——灿星制作,却是有着《舞林大会》、《中国达人秀》骄人业绩的制作团队。
导师是朋友、哥们、闺蜜……
由国家文化发展国际战略研究院李嘉珊副院长主持的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好声音》项目研究小组认为,《中国好声音》采用导师对选手全产业链模式的打造,在选秀界史无前例,独树一帜,在被称作“选秀末世”的今天创造了一个奇迹。“导师会对选手在下一轮比赛时的表现充满期待。对于选手来说导师已经不再是高不可攀的名人,而是成为了朋友、哥们、闺蜜。所以,参赛选手更加努力练习,希望能够让导师看到他们的成长。”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好声音》项目研究小组成员对记者说。
另外,研究小组还认为,导师对选手进行全产业链打造也是节目成功的重要原因。在引入原版《TheVoice》的其他国家,节目结束后,除了节目本身的衍生品或是线上歌曲的继续销售之外,歌手签约、演唱会、唱片发售等获利环节都与节目的制作方没有任何关系。《中国好声音》选手的经纪公司却把选手签约以及签约之后的商业演出等项目都收归自己所有。而包括音乐学院、演唱会、音乐剧、线下演出等在内的全产业链,明星导师们也共同投入,他们无疑会利用自己的资源帮助打造全产业链。这种模式在以往本土的节目制作过程中也是全新的尝试。
“好声音”也遭质疑
《中国好声音》迎合中国特色审美和价值观,并非完全照搬原版的模式,而且根据中国人的口味进行改进与整合,从而使其更加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念。而且,《中国好声音》的评委均为国内知名音乐人,从而使节目影响扩大。4位导师分别代表了4种不同音乐风格,从而扩大了《中国好声音》的受众面,不仅局限于当代年轻人,也成为中年人甚至老年人喜闻乐见的节目。
当然,《中国好声音》本身也有明显的不足,甚至有业内人士称,《中国好声音》最多也就做这一届了。很多观众都对节目的操作方式产生质疑,一些非常有实力的选手被“莫名其妙”地PK掉,而一些并不算优秀的选手却被选中。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好声音》项目研究小组认为,节目进行总决选时选票总数未公开,以及投票方式不明确(如:节目未明确一部手机可以投多少票),导致公众不知情,结果不够清晰,真实性降低,观众对其产生疑问、争议及不满。另外,在媒体评审代表方面,每家媒体只有一位代表,不能足够代表该媒体整体的意愿,过于片面;最后,节目盲选时间过长,选手身世背景大同小异,导致观众审美疲劳。(本报记者袁远)
来源:中国贸易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