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兴通讯)前身是1985年成立的深圳市中兴半导体有限公司,1997年通过深交所A股上市。该公司从1999年起推出手机产品,致力于通讯系统和移动通讯设备的研发和产品销售,逐渐形成向全球16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电信运营商提供无线、有线终端产品和专业通讯优质服务的经营模式。根据2016年的公司财报数据,尽管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中兴通讯仍然取得了同比增长25.82%的利润总额,达到54.14亿元。笔者认为,这一成绩离不开中兴通讯始终贯彻的创新理念,而具体体现则是围绕每一次技术革新的专利申请。
紧跟技术变革
放眼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整个社会已进入信息主导的时代。这意味着谁能率先掌握信息,谁将会更好地利用科学技术,进而占领市场的主导地位。国务院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内容,对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吹响了万物移动互联的发展号角。
笔者通过对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领域的发明专利申请进行检索发现,2010年至2013年,中兴通讯、华为、腾讯、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通讯、电子商务运营商的专利申请量均持续增长。这表明这些公司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信息技术是否获得专利保护,对于企业在信息时代的生存发展,以及达到万物移动互联的目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进一步分析发现,中兴通讯、华为在网络信息技术方面的研发起着引领作用,而国内三大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则稍显滞后。笔者发现,2014年以后,我国通讯、电子商务运营商在国内的专利申请量均有所下降,表明目前相关技术已经趋向瓶颈,能否获得技术突破成为关键。
万物移动互联维系着未来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运营与数据业务又是其中关键的一环。支撑网络运营与数据业务的4G技术是当下日趋成熟的技术,又称INT-Advanced技术。笔者在中国专利文摘数据库(CNABS)中限定关键词“4G、INT、LTE、终端、网络、物联、互联、手机、移动、通信、通讯”并进行检索(检索日期截至2017年5月22日),发现中兴通讯在国内提交了154件相关专利申请(28件已获得授权),走在了华为(100件专利申请,37件已获得授权)、中国移动(65件专利申请,6件已获得授权)、中国电信(15件专利申请,6件已获得授权)、腾讯(5件专利申请)、小米(20件专利申请)的前面。
而新兴的5G技术的传输速度预计比4G技术快至少100倍。早在2009年,中兴通讯的竞争者华为就已经开展了相关技术的早期研究,并成功获得了5G基站的原型。中兴通讯并未落后,和华为一样,将目光聚焦在3D/超高清视频等大流量的增强移动宽带(eMBB)场景。华为PolarCode编码方案于2016年战胜美国的LDPC编码和法国的Turbo2.0方案,成为eMBB场景下的编码最终方案。这标志着中国企业在5G技术领域走在世界前列,未来的eMBB场景网络技术标准将含有来自中国的自主知识产权。笔者在中国专利文摘数据库(CNABS)中限定关键词“5G、终端、网络、物联、互联、手机、移动、通信、通讯、eMBB、massiveMIMO、FDD、Polar、Code、极性、码”并检索发现,华为围绕该方案在国内提交了32件专利申请,中兴通讯提交了13件相关专利申请(检索日期截至2017年5月22日)。
布局有的放矢
在2017年世界移动通讯大会上,中兴通讯一鸣惊人,展示了全球首例Pre5GFDDMassiveMIMO解决方案(FDD频分双工)。基于该技术的基站,在展览期间成功连接了8台手机并实时下载业务演示。高达2.6Gbps的小区峰值吞吐量,让在场所有参观者惊叹不已。在接下来的4天时间里,该技术受到了众多运营商青睐。业内普遍认为Pre5GFDDMassiveMIMO解决方案在5G未来的发展中必将扮演重要角色,是5G技术基于目前相对成熟的4G网络的重大突破,是真正的全球首个支持FDD-LTE的MassiveMIMO解决方案。
中兴通讯围绕Pre5GFDDMassiveMIMO解决方案在中国、美国、日本分别提交了相关专利申请,其中1件是关于支持FDD-LTE的Pre5GFDDMassiveMIMO的5G核心技术专利,可见中兴通讯在提升用户体验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笔者认为,尽管华为在今年上半年已经携手中国联通完成了FDDMassiveMIMO的外场验证,但专利技术方面稍落后于中兴通讯。
综上,笔者认为,从专利申请数据可以看出,中兴通讯在每一次技术革新中都抓紧机遇,注重从实际运用的技术出发,加强研究。其2014年在全球推出TDDMassiveMIMO方案(TDD时分双工),成为MassiveMIMO领域的领先者。2016年年底,中兴通讯更是借助在TDDMassiveMIMO方案的技术经验,率先实现5G核心技术的关键实用价值,即增强覆盖率、改善用户体验,从而引领5G技术的演进。
正因为中兴通讯把握了信息时代的脉搏,较早地投入到网络通讯技术的研发,并且在网络技术更新换代的过程中紧抓核心技术专利,从而提高了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朱筠清)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