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的表达,是企业核心价值的集中体现,更是企业发展的内在源泉。在金融危机影响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中国企业的发展与竞争力的提升,不但需要先进的生产技术、科学的管理制度和完善的法律保障,更需要企业文化不断提升。我们的有色企业更是如此。企业拥有了自己的文化,才能使企业具有生命的活力,具有真正意义上人格的象征,才能获得生存、发展和壮大。让我们来看看有色企业是怎样在这种“软实力”的支撑下,在风雨中披荆斩棘一路走来,用行动和业绩诉说“有色”的辉煌——
企业文化,就是在文化历史的传承与市场经济发展实践的基础上逐步产生的一种以精神层面和现代科学管理为基础的新型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也是企业全体员工在创造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企业文化的本质就是告诉员工意义所在,就是构建员工的价值观和价值体系;企业文化的意义就是凝聚员工、指明方向,并为目标的实现提供精神层面与信仰层面的支撑与动力。在我国的有色企业中,企业文化的构建已经从新兴的模式步入到具有中国特色的日臻成熟的轨道,并发挥出强大的动力,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许许多多企业成功的案例告诉我们,尽管企业文化从属精神层面,既看不见也摸不着,然而这种软实力并不“软”,在文化感召力的影响下,我国的有色企业得以在国际形势并不理想的汪洋中继续乘风破浪。豫西集团江河公司举行的“感动江河”2012年度人物评选活动。
构建企业文化 提升管理水平
企业文化的功能如同一个人的“人格”。一个人如果没有灵魂,那只能称为尸体;如果没有人格,就只能是行尸走肉。当一个人有了健全的“人格”,他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同样,如果一个企业有了健全的“人格”,它才能焕发出独特的“人格魅力”。因此,成功的企业往往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失败的企业首先表现为企业文化的失败。
首先,企业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企业文化为员工构建了一个“家”的概念,使员工有“根”可寻,有“家”可依。当企业构建出一个“家”的概念,使不同“身份”的员工都依附于同一个“家庭成员”的“身份”中,这就意味着员工群体具有了共同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使之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使员工面对的不再是冰冷的机器和孤立的流水线,而是“家庭”的文化。当员工有了归属感之后,其凝聚力自然而然就萌出新芽。这时,就需要一系列具体的体制(管理模式、生产模式、经营模式等)具体、规范出来,使之成为完整的体系。这其中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企业通过自身特点(环境、定位、传统等)所形成的特定的文化特征,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员工守则、管理方法等制定出来的规章制度。在这两方面的构建和影响下,当所有员工都处于一个完整、和谐的体制中时,企业的凝聚力将会大大增强。同时,企业文化有着促进企业制度的有效实施和不断创新的作用。在企业文化形成之前,制度的执行只能靠外在的监督进行约束,一旦监督不力员工就极有可能不按要求去做,企业管理成本很高;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员工的行动就会变成一种自愿的行为,甚至无须加强监管。在我国的企业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当国际金融危机的巨浪袭来,中铝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的团队像一道铜墙铁壁,矗立在有色金属市场的最前沿,以大无畏的气概和必胜的信心,率先发起了营销结构调整攻坚战,取得了挟长风破万里浪的骄人业绩,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信心比黄金重要的市场最高准则。
其次,企业文化具有强大的导向功能。所谓导向功能就是通过它对企业的领导者和职工起引导作用。企业文化的指导功能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企业目标的指引。企业目标代表着企业发展的方向,没有正确的目标就等于迷失了方向。企业目标指明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并把员工引导到确切的企业目标上来。只有明确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思路,全体员工有了战斗的目标,他们才会向这个目标努力。另一方面,经营理念和价值观念的指导。经营理念的确立决定了企业经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这些方式和准则指导经营者进行正确的决策,指导员工采用科学的方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念规定了企业的价值取向,使员工对事物的评判形成共识,有着共同的价值目标,企业的领导和员工为着他们所认定的价值目标去行动。中国五矿集团,在“要让中国有色产业走向世界,让世界赞叹中国”信条的指引下,以独有的魅力时刻团结并影响着十万五矿有色员工,在国际舞台上折射出中国有色企业国际化的成长以及开放进取的卓越身姿。
第三,企业文化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价值观的构建。共同的价值观念使每个员工都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自我价值的实现是员工在企业中的最高精神需求的一种满足,这种满足必将形成强大的激励。在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氛围中,领导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互相关心,互相支持。另外,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对企业员工有着极大的鼓舞作用,特别是企业取得成功并在社会上产生影响时,企业员工会产生强烈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他们会加倍努力,用实际行动去维护企业的荣誉和形象。江铜集团永平铜矿工会举办的“巾帼助安全”演讲比赛。
健全企业文化 提升核心竞争力
改革是促进企业发展的法宝,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灵魂。当前能源危机、环境压力使传统工艺难以为继,世界前沿国家把新兴产业作为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发展的重点,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制高点。我们的有色企业也在着力建设创新文化,以科技创新驱动结构调整、节能减排、转型升级,以科技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要支撑。
首先,健全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推行改革的“沃土”。当企业员工紧密团结在一起,有了鲜明的方向,并且企业的经营模式、管理制度等都趋向于完美状态发展时,企业就会自然而然地打破一切束缚,深化改革,使企业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上来。试问,中国黄金国际资源有限公司凭什么实现资源量的爆炸式增长,短时间内完成资源整合、项目建设和绿色开采?这都是与这些企业积极推动公司进行资产重组和资本运作是分不开的,那么,又是什么促成了他们的这些举措?就是因为打破了原有限制企业的发展模式,然而这一切,都是萌发在健全的企业文化的“沃土”之上,依靠企业文化这一强有力的理念支撑。
其次,健全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实现创新的“工具”。建设创新文化就是观念的创新。只有形成解放思想、敢为人先、不墨守陈规的创新文化,视创新为企业生命之源,才能用创新文化激发创新精神,营造创新氛围,提升创新能力,推动创新实践。金川公司认为持续创新是建设“百年金川”的唯一方法,而提升创新文化则是金川科技创新发展的坚实基础。中铝公司,注重打造创新文化,以创新文化推动技术革新、技术改造。近年来,在大型电解槽研发、氧化铝选矿拜耳法、高精尖铝加工技术方面都有很多创新,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为有色行业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金川公司的“责任、人本、创新、共赢”,以及中铝的“责任、诚信、卓越”,“简单、阳光、坦诚”等核心价值观和企业文化观念成为他们特色的理念和文化。他们认为,先进的企业文化应该有企业特色,时代特征和国际元素,为员工所认同,所遵守,所发扬,所传承,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和文化感召力。
第三,健全的企业文化是企业“走出去”(开放)的“桥梁”。反过来说,如果没有构建完善的企业文化,没有充分认识到外部的文化并把它整合到自己的文化中来就会产生问题。比如利比亚剧变就使我国企业在利投资资产蒙受巨大损失。据统计,我国企业在利比亚承包工程项目188亿美元,但后来获得保险赔付不足4亿元人民币。然而如果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就可以大大减少境外资产的安全性隐患与风险。值得肯定的是,我国的不少有色企业已经进行了成功的探索。2011年12月,五矿有色联合波兰铜业公司发起“中国—波兰经济论坛”,还举办了肖邦钢琴音乐节,得到了中波两国领导人的赞赏,这就是企业文化的融合与体现。中国铝业公司维护好与所在国、项目所在地的关系,保护好当地居民的切实利益,这不仅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也树立了中国的形象,从而在海外站稳脚跟。中国有色集团充分尊重境外企业所在国文化和民俗,高度重视建设和谐的劳资关系,十多年来,成功应对了一年一度的劳资谈判,多次化解了矛盾与冲突,积累了可贵的经验。深圳中金岭南公司实现海外收购后,充分重视企业文化的中西融合,实施了双向输出的文化整合,把“做不到,没有理由”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传播到澳洲。实践证明,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只有通过不断强化优秀的企业形象,在海外的发展才能站得住、走得远。中铝山东分公司举办的元宵节群众文化活动。
深化企业文化 提升安全理念
安全文化是企业员工共同具有的价值观,是一切行动的“总开关”。抓好安全文化,职工就不是被动地遵章守纪,而是把安全发展作为内心的主动追求。企业之所以会出现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就是他们并没有把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视为法律,视为生命攸关。他们并不是主动遵守,而是消极接受,甚至产生了逆反心理,领导一不在场就疏忽、麻痹大意。虽然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没有条件像发达国家那样通过巨大的投入和昂贵的装备来保障安全,但是这绝不是我们忽视安全的理由,也不能硬套发达国家的做法,认为我们当前的发展水平,还没有到大力抓安全发展的时候。因此,在当前国内外经济走势还不十分明朗的情况下,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对企业生产安全、运营安全、资产安全的重要作用,是很有意义的。
首先,企业文化有助于构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的安全文化。随着有色金属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新建项目陆续投产,工艺技术不断创新,给行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更高要求。金川集团提出“用先进的安全文化引领公司安全发展”,着眼于每一人、每一天,每一事,每一处,使每一员工都能够做到“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做安全人”。金川公司的许多车间的宣传专栏上贴着职工的妻子、儿女、父母的照片,以及他们亲手抄写的安全标语,任何一个职工看到这些一定不会无动于衷,一定会把安全生产这根弦绷得更紧。这种文化的形成需要漫长而艰巨的努力。从小事做起,全程覆盖,久而久之广大职工对安全理念便入脑入心,真正内化到心灵深处,升华为自觉行动。
其次,企业文化有助于联系群众,使之广泛参与到安全文化的建设中。现代社会,员工诉求日益丰富,企业应当因势利导,为职工的发展提供更大空间,让企业成为一个大熔炉、大学校,让他们看到发展的希望,感到家庭的温暖,这样他们就会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时时处处把企业的安全放在心上。应当发挥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的作用,组织职工参与和监督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和各种风险防范,广泛开展群众性安全生产活动。
第三,企业文化有助于通过文化建设增强社会对有色金属行业的认同感,为安全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一个企业、一个单位,乃至一个国家发展得怎么样取决于人心向背。近两年发生了几起有影响的有色金属污染事件给行业造成了不良影响。一提有色就被认为是“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谈虎色变。当前有色金属行业发展暂时遇到一些困难,社会上对有色金属也有不同的看法,行业内部对发展方向也容易动摇、彷徨,这种精神状态,对保障安全发展是很不利的。因此,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培养人们对有色金属行业的认同感是很有必要的举措。要让大众了解,有色金属工业几百万职工通过艰苦的劳动,为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科技进步、推动节能减排做出贡献,国民经济90%以上的行业离不开有色金属,惠及13亿人民,是值得自豪的;我们的企业走向世界,为祖国赢得利益和荣誉,是值得赞誉的。2012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大力推动了“绿色铝”宣传活动,加强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对接,将有色金属工业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协同创新等理念融入到行业职业教育教学全过程,将“志在四方,服务大局,艰苦奋斗,淡泊名利,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行业精神融入校园,都是企业文化发挥作用的真实写照。金川集团公司“矿井下的安全文化”宣传栏。
软实力不软,21世纪是文化管理时代,是文化致富时代。企业文化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是企业管理最重要的内容。企业拥有了自己的文化,才能使企业具有生命的活力,具有真正意义上人格的象征,才能具有获得生存、发展和壮大,为全社会服务的基础。因此,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想要具有良好的、持续的经济效益,就要不断增加对本企业忠诚的客户群体,提高他们对本企业的信赖度,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我们的有色企业同样如此,也正做到了这一点——良好的经济效益来源于良好的企业形象,良好的企业形象依赖于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统帅”,是企业行动的“指南”,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具有无法替代的核心作用。风雨中,我们的有色企业披荆斩棘一路走来,用行动和业绩诉说着辉煌。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的一年里,中国有色事业前进的步伐永不止息,中国有色企业的精神永不磨灭,中国有色文化将更加辉煌。
来源:中国有色金属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