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企业的竞争,也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一家企业所秉持的理念,一经升华,必将产生强大的引领效应和激励效应。”新年刚过,吉林方顺化工有限公司方经理在新年工作会议上表示,今年企业要加大企业文化建设力度,提升公司凝聚力。
笔者在调查中注意到,在化工市场低迷、企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的严峻形势下,包括吉林方顺化工有限公司在内,吉林很多化工企业都把企业文化作为化解生产经营风险、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这些企业用文化来凝聚人,靠文化来塑造人,以文化来激励人,不断加强精神文化、团队文化、品牌文化建设,为企业阔步前行奠定了基础,从而提升经营业绩,增强企业竞争力。
精神文化坚定职业操守
“培育具有鲜明个性和丰富内涵的企业精神,是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可以最大限度激发员工的内在潜力。尤其是当前面对原油价格下滑、产品市场不景气等诸多不利因素,更要通过企业文化来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职能部门不断变革和敢于挑战的激情,带动和引领管理思想的进步。”吉林燃料乙醇公司企业文化部部长刘莹说。
近来,吉林燃料乙醇公司不断调整企业文化发展战略,丰富和拓展企业文化的内涵,结合当前形势,以强化员工职业教育、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大局意识、风险意识,使其成为员工的行为指南和自觉行动。
“通过这些举措,员工已自觉融入到了集体之中,与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在技术改造、项目建设、挖潜增效、安全环保等方面切实激发员工的聪明才智。去年,我们通过集思广益实施挖潜增效项目23项,其中筛分除杂等项目年创效千万元以上。”刘莹说。
方顺化工有限公司作为民营企业,也在不断加快企业文化建设进程,尤其是面对化工企业装置事故频发的情况,通过不断强化企业精神,提高员工立足岗位精心操作、精细巡检的职业操守,成为企业发展的强大内在动力。
“我们注重将企业文化建设融入到员工的工作、生活中,将员工合影、家人合影、家人祝福语等张贴在企业醒目的位置,上班下班时,员工们看到这些饱含深情的嘱托,会更加认真地工作。不仅如此,我们还举办了企业发展历程图片展,制作先进人物事迹短片,刊发《一线采风》简报……浓厚的文化氛围使员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企业发展跃上一个新台阶,经营业绩也实现了5连增。”方经理说。
团队文化蕴含强大合力
“团队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基因。我们通过企业理念、员工行为规范录像的持续播放等,对团队文化进行固化,形成了员工潜意识中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让团队文化深植于每个职工的心中。”吉林化纤集团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正是通过这些方式,企业的团队文化得到不断地熏陶和积淀,蕴藏在员工内心的正能量,在关键时刻就会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企业去年实现了扭亏为盈,靠的正是团队文化焕发出的强大力量。”这位负责人说。
去年8月30日,吉林化纤集团自备电站因雷击造成停电,继而导致全厂主要设备停车,需要立即重新开车。已经下班回家的广大干部员工闻讯后,纷纷放弃休息,第一时间赶到公司参加开车会战。其中,股份公司长丝一车间的36名员工来了34人,动力分厂锅炉车间干部员工连续4天4夜奋战在抢修电站机组第一线,为确保机组全部恢复正常运转作出重大贡献。
2014年,在公司实施的年产5000吨竹长丝连续纺改造和2万吨醋酐改建工程建设中,广大干部工员发扬“三人工作两人干、抽出一人搞基建”的拼搏奉献精神,人人争相为企业多作贡献。企业领导班子以身作则,每天坚持十多个小时深入现场指导工作,解决施工难题;股份公司检修车间起重班组的司机们,在场地狭窄、大型起重机械一时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下,主动当起了搬运工,硬是靠人拉肩扛将一台台设备运送到位。全厂员工经过4个月的紧张会战,完成了按常规需要半年才能完成的基建任务,实现了年产2万吨醋酐改建项目一次试车成功。
吉林石化染料厂针对苯酚丙酮装置运行时间长、规模小等实际,通过加强团队文化建设,鼓励员工不断攻坚克难,大力挖掘装置创效潜力,对装置实施攻关和改造,让老装置焕发出了新活力。
他们把排放火炬吹扫用的氮气改为廉价的空气,并适当调节各储罐呼吸阀开度,合理控制储罐的氮封压力,年节约费用45万元。他们还把降低焦油废次品率作为攻关项目,通过科学合理的技术调整,有效提高单位原料的创效值,年可节约30余万元。
“困难越多的地方才有可能挖掘出更大的效益。依靠团队的力量,我们对35个重点参数实行一对一单项跟踪分析,累计成功实现4种副产品的销售,年销售量近万吨,等价于对装置进行了万吨级的扩能改造。”该厂党委书记戴宝霖介绍说。
品牌文化打造拳头产品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全力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产品和服务品牌,也是吉林化企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重要举措。
松花江化肥有限公司在企业内大力宣贯“点滴用心、携手进步、真诚相待、合作双赢”的服务理念,去年对企业进行统一装修,设置统一标识、统一设施,强化对员工服务技能的培训,送员工到国内的先进企业中参观学习……一系列举措的实施,使该企业品牌形象得到大幅提升。
不仅如此,企业还在提高服务方面下功夫。他们设立农化服务中心,拥有农化服务人员100余人,专业农化服务队9个。农化服务人员常年驻守农村,并深入田间地头,与广大农民朋友探讨增产增收方法,开展测土配方合理施肥,受惠农民不断增加,成为该企业践行品牌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我们的企业品牌得到了农民的认可,去年在化肥市场一片低迷的形势下,我们的产品销量提高了3个百分点,企业业绩实现平稳增长。”松花江化肥公司总经理刘慧说。
吉林石化同样把品牌文化作为一个重要的抓手,充分调动每位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确保产品质量过硬,打造过硬品牌,提高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该公司质量节能处处长赵欣介绍说:“3个因素对产量质量影响巨大:一是原料不合格,二是生产过程控制不到位,三是‘三剂’采购不达标,而这3个环节会衍生出大量的节点需要控制。我们要打造过硬品牌,就要在各个节点控制产品质量,抓住3个环节的‘牛鼻子’,实施质量全流程控制,确保产品出厂合格率100%。”
刚刚获得吉林省名牌产品的MIBK(甲基异丁基酮),正是吉林石化大力实施品牌建设的结果。他们通过改进和优化,总结提炼出一套生产MIBK的先进控制方法,生产出的产品纯度可达99.7%以上,优于国际标准,主要原料丙酮的消耗定额与国际持平。
“通过品牌文化建设,我们已经拥有一批ABS、丙烯腈等国家级以及升级的名牌产品,成为下游用户首选。今后我们还要继续加大品牌文化建设,为公司创造出更多的名牌产品。”赵欣说。
来源:中国化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