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文化更能触及内心


时间:2015-06-30





  尽管企业文化目前尚无一个权威、统一的定义,但笔者以为,企业文化应该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精神产品。与实物产品不同的是,企业文化作为精神产品,具有外在的表现形式和潜在的浓缩内涵,有着无形与有形两个层面;同时,二者所起的作用是明显不同的。

先说企业文化的有形方面。现实中的化工企业,往往通过视觉材料展现自己的文化内容,其集大成者就是编制企业文化手册之类,将自己的文化纲领、方针、目标、方向等通过系统文字展现出来,向客户以及社会透露自己的文化取向与价值追求,博取尽可能多的认同。同时,又希冀自己的员工将其奉为行为准则乃至座右铭。

从功能作用和广泛普及角度看,企业文化直白化和有形化是必要的,它导向性明确,行为规则清晰,规劝作用明显,是对内践行和对外展示自己文化的必要手段。然而,由于其可能存在过多堆积教条之嫌,充斥视觉内容过分繁琐,易将企业文化推向空谈与说教,甚至推向形式主义。显然,庸俗与过滥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让员工对其不以为然,并在老生常谈中陷入麻木;而社会也难以给予多少认同,将其视为装饰门庭或附庸风雅。由此可见,仅有有形的企业文化是远远不够的。

再说企业文化的无形方面。说到无形,就是从某个成熟企业文化里透露出的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是对文化的高度概况和凝练,其中充满正能量和感染力。也正是因为无形,往往只可意会而不易言传。这并不是故弄玄虚,现实中的例证很多。比如,人们解读海尔文化,在其有形层面可以获得许多认识,但在无形方面的感悟只需用“精益求精”就足可以概括。实际上,自从早年其掌门人张瑞敏亲手砸掉第一台不合格冰箱后,海尔培育的企业文化就已融入了“精益求精”这个无形的珍贵元素,无形起到的作用往往是刻骨铭心的。

行为科学的实践已经证明,但凡触及内心的事物才能让人产生最大行为动力。而企业文化的无形层面就是一种抽象的升华形式,最能让员工产生信仰、荣誉、情感等,也恰好最能激发心灵感应,焕发出无穷创造力。可见,无形虽然抽象,但可以转化为自觉意识,执行效力会更高更强。“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将老子这句话的意思延伸,就是说,有形的企业文化之所以能够发挥效应,实际是无形的企业文化升华之后在起作用。

当前,许多化企已经认识到企业文化是软实力,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具有引领作用,因此越来越重视对其打造与培育。但毋庸讳言,许多企业仍未领悟到其中的真谛,仅停留在“争做世界500强”、“开拓、进取、提高”等狭隘理解与诠释上。这显然是不够的,如果不能将其加以浓缩、提炼与升华,就不能实现由物质到精神、再由精神到物质的有益转换。

来源:中国化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