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发展动力,叫文化创新


时间:2015-12-18





有一种发展动力,叫文化创新――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第三届企业文化促进大会巡礼

  目前,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进入了新常态,既充满潜在的增长动力,也面临沉重的下行压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要求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必须加快由大变强的步伐。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两大课题:一是企业文化建设如何引领行业发展的新常态,推动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二是围绕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企业文化建设如何落实‘十三五’规划,为建设石油和化学工业强国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所提出的问题,也正是摆在即将进入“十三五”的广大化企面前的重要问题。

12月1日在京举行的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第三届企业文化促进大会上,与会行业领导、企业高层、业界专家围绕着“新常态下,企业文化建设怎么做”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用文化创新支撑企业发展应对新常态,成为了大家的共识。

“十二五”,文化创新结硕果

创新作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精髓。中化政研会常务副会长郝长江介绍说,过去3年,全行业大力推进理念创新,丰富和提升了绿色发展、科技创新、责任关怀、以人为本、品牌致胜等一系列富有行业特色、适应时代要求的理念内涵。这些理念的丰富和提升,对于稳增长、促发展、调结构、转方式,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在行业中,文化创新结出硕果的例子不胜枚举。中化二建集团有限公司以“用最先进的技术和装备为业主提供优质服务”、“和谐共赢、塑造精品”的理念为引领,研制出6400吨液压复式起重机,填补了国内外施工领域技术空白。他们以科技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大环境中连续7年稳增长,打造了一个有核心技术、有创造实力、有文化品牌的化二建。

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高起点创新核心技术,形成了“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的创新格局,在追求“用氟造福人类、用锂驱动未来、用硅温暖世界”战略梦想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步伐。

三棵树涂料股份有限公司以绿色健康为发展理念,倾力打造“中国健康第一漆”,产品赢得了搭载神舟六号、神舟七号、实践八号进行太空实验的资格和殊荣。

中海福建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以“五想五不干”为宗旨,创新安全文化,强化安全责任,筑牢安全防线,通过“铁腕抓安全、铁面处违章、铁心追问责”,形成了人人管安全、时时讲安全、处处抓安全、安全无死角的运行机制,被评为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达标企业、安全文化示范企业。

过去几年,除理念有所创新外,还形成了具有行业特色、企业特点、行之有效的企业文化落地机制和落地模式。在郝长江看来,在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中,企业越来越一致地形成共识:文化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发展力、竞争力是落地“落”出来的。从而形成了措施越来越实际,工作越来越扎实的文化落地新局面。

山东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以仁孝文化为核心,把易、道、兵、法各家思想精华与战略系统、领导系统、执行系统、文化系统结合起来,形成了九大管控模型体系。他们还为员工父母独立建卡,每月将“孝工资”打入父母的工资卡上。“孝工资”制度把员工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变成了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企业文化工作者,使孝文化的落地掷地有声。

浙江华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五心观”文化,以爱心超市、诚信还款、职工贷款、花园公寓、慈善基金会五大机制落地,把看似软的、虚的理念落地落得结结实实。

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以工程管理技术促进文化全面落地,全力推行“5S”管理,着力师生的行为养成,实施“八心”工程、“三尖”工程,文化落地有路径、有机制、有载体、有平台。

新常态,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

十八届五中全会要求,要把创新放在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入“十三五”,企业文化应该如何构建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李寿生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石油和化工行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整体素质的根本之策。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以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必须与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相适应。一是要创新文化建设理念,紧紧围绕企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企业的绿色发展;二是要创新科技驱动理念,加强技术人才的培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品牌培育力度,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三是要创新经营管理理念,改造商业模式,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四是要创新安全环保理念,塑造绿色化工形象,打造本质安全企业;五是要创新责任关怀理念,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全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

郝长江也建议企业正确认识“新态”和“常态”的关系,创新发展理念、创新科技理念、创新质量理念、创新品牌理念、创新安全环保理念、创新以人为本理念,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把发展境界提升到绿色可持续的新水平。

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的观点得到了很多与会企业的认同。

上海华谊集团宣传部部长杨雄伟表示,企业要做大做强,需要有新的发展理念支撑。“十三五”华谊集团提出了“1350”发展规划,即到“十三五”,化工产值实现千亿元,剩余50亿元利润,化工行业排名进入前三,进入中国制造业50强,进入世界化工50强等。在此背景下,华谊不断思考推进新理念。“十三五”华谊将推行三个“一”理念:一个华谊,进一步集中旗下企业;一体化管理,所有企业管理模式要统一;一条全产业链,把化工产业链上空缺的地方补齐,形成竞争体系,向老百姓的生活方向延伸。

“华谊的文化理念是绿色、开放、共享,贯穿始终的核心理念永远是创新。就在不久前,我们刚召开了华谊第六届科技创新大会,一个产业集团每两年召开一次科技创新大会,这在上海是绝无仅有的。华谊始终很明确,用创新来推动发展。”杨雄伟说。

对于传统企业来讲,文化理念的创新,还面临着创新与继承的问题,在此过程中需要正确处理好核心理念和基础理念的关系。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党委宣传部部长冯立波对此进行了阐述:“作为有60余年历史的企业,吉化企业文化是不断继承、发展和创新的。在上世纪80年代全国学吉化之时,吉化就创建了一套完整的企业文化体系,世纪之交吉化进入中国石油集团,吉化及时调整了企业文化战略,提炼了具有自身特色同时又与中国石油的企业文化精神一脉相承的吉化四种精神,即麻袋毛精神、背山精神、矛盾乐精神、登天精神。而这四种精神与大庆精神所倡导的爱国、创业、求实、奉献是相通的。在此过程中,吉化很好地完成了企业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过去我们有很多国有企业,领导一换,文化就变。变有必要,但是要看怎么变?核心理念不能变,基础管理理念要与时俱进,创新哪一部分理念,要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比如进入新常态后,吉化面临着企业效益下滑,我们提出了管理出效益、从严管理出大效益、精细化管理出最大效益的理念,有效引领了企业的挖潜增效。”冯立波说。

冯立波还告诉记者,企业文化建设之后还存在着企业文化管理问题。企业文化管理,就是企业文化融入企业管理的过程,如果没有管理的创新,企业文化就是空中楼阁,所以企业要千方百计寻找文化管理的途径,要把文化真正地变成一种管理。

随着行业稳增长和调结构两大主要任务的推进,很多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与会企业普遍认为,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同样要注重文化转型,用文化支撑转型的实现。

宜宾天原是典型的氯碱企业,这几年企业日子不好过。宜宾天原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肖池权说,目前企业正处在深度转型、退城入园的关键时期。企业的转型与企业的文化转型具有共生性和一致性,因此,企业在文化建设中核心价值体系特别突出企业的转型升级和机构调整。

据肖池权介绍,企业原有的文化体系,是人本、理性、创新、激情为特征的学习型个性化平民创业激情文化。在新常态下,企业提出了以远见引领为核心的价值体系。这是面对产业和企业实际提出的,促使企业实现四大转型:一是从基础氯碱化工向精细氯碱化工转型;二是从基础氯碱化工向磷钒钛医药化工转型;三是从化学原料供应商向化学材料供应商转型;四是从完全的制造业向物流商贸投资转型。

新常态,文化创新要接地气

企业文化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落地是关键。“文化理念只有落地践行、文化建设只有落地实施,才能发挥其引领发展、鼓舞士气、协调管理的效能。企业文化建设切忌搞形式主义,企业从实际出发,走出一条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新路子,通过落地模式的完善和再造,‘落’出活力,‘落’出实效。”李寿生说。

众所周知,企业职工的文化生活是企业文化工作的基础,把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重视起来,才能够使企业文化真正地落到实处。

“企业文化最终是要落地的,要接地气。”铜化集团新桥矿业公司党委副书记兼工会主席徐光越对此深有感触,企业文化包罗万象,但从实际出发,一方面要看企业文化是否能够引领和推动企业的发展,推动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职工福利的增加;另一方面要看企业文化是否能够让企业职工得到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全面发展。

徐光越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坐而论道似的企业文化传播,很难达到良好效果。所以,在新常态下企业应更多思考如何发挥工会在企业的职工文化上面的作用,通过开展一些寓教于乐的职工文化活动,为职工搭建学习平台,为职工展示才华提供舞台,增加职工与企业的融合度。

徐光越告诉记者,铜化集团新桥矿业公司早在2010年就成立了职工业余爱好者文体协会,其中包括摄影、书画、文学、羽毛球、舞蹈、音乐协会等。

“我们的摄影协会成立之前只有一人是铜陵摄影家协会会员,而现在我们的协会里有3人是全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摄影家协会15人,铜陵市摄影家协会30人。协会有独立经费为职工搞培训,比如摄影协会请专家来讲课,舞蹈协会请专业人士培训,职工的参与度很高。”徐光越说。

冯立波也认为,让企业文化落地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有组织地把企业文化向下贯彻。因此,吉化在车间和班组文化建设上做了大量工作。通过车间班组文化的创新让员工参与进来,能够接受公司的文化,这样文化的创新和落地才能做下去。

“企业文化的落地,不但要有路径,而且要有实际载体和科学模式。”郝长江说,近年来,中化政研会在考察学习中得到很大启发,概括出“平台化、项目化、品牌化”的落地模式。具体来说,每一项文化举措就是一个全员参与的工作平台,对每一个平台都进行项目化管理,力争把每一个项目都建设成有影响力、凝聚力的品牌。

新常态,文化战略要与时俱进

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全面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跨入“十三五”的,企业发展在新的形势下必将面对一系列新的挑战。

李寿生表示,引领新常态,必须与时俱进地调整企业文化发展战略。就石油和化工经济而言,企业文化建设属于上层建筑,极具意识形态。也就是说,经济建设的诉求、企业发展的追求,决定着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理念、方法和步骤。传统意义上的企业文化,从精神层、执行层、物质层为企业塑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形象,形成了“企业识别”式的文化体系,推动了自身的快速成长。

李寿生同时指出,新常态下的企业文化,是与发展相结合、与管理相协调、与人本相呼应、与品牌相促进的文化创新体系,它代表的是企业的一种内涵和深度,是企业保持健康发展的内生动力。要努力把握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大格局,以与时俱进的勇气和引领发展的智慧,深入研究新常态下石化企业的新特征、新规律、新要求,努力践行石化企业的文化建设与中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紧密结合,做到观念上适应、认识上到位、方法上对路,推进企业文化理念的创新,抓好落地模式的再造,增强新常态模式下的企业文化力。

在郝长江看来,新常态下,社会对石化行业的空前关注将是企业一个绕不过去的课题。

“如果说10年前石油化工行业内部的运作还是鲜为人知的话,那么‘十二五’期间这种状况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由于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公众对安全、环保和健康的关注达到了空前的高度,石油化工企业也由此站到了公共舆论的前台。一系列类似PX的事故,就是这种现象的典型事例。这是进入‘十三五’后石油和化工企业必须破解的难题。对于这种不得不经常性地与社区和公众就安全、环保和健康话题进行沟通,我们的企业往往显得比较被动,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机制准备。归根到底,是还没有做好相应的文化准备。”郝长江说。

因此,郝长江建议,广大化工企业“十三五”应扩充企业文化的外向性,增强企业的沟通能力,这也是未来新常态下创新企业文化的重点之一。

来源:中国化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