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4月,联想集团将“Legend”品牌标识更换为“Leno-vo”,成功迈出进军国际市场的第一步。2004年12月,联想集团通过收购IBM个人电脑和笔记本业务,正式开始国际化历程。摆在联想集团面前的是两条路:一个是业务多元化发展,一个是专注向海外发展。2003年,联想集团在杨元庆的带领下反复制定战略,最后还是决定以业务专注的方式发展。
于是,联想集团把目光转向了海外。
柳传志回忆称,“在国际化的道路上,通常有两种做法,一种做法就是靠自身的发展,一种就是靠并购的方式发展。那个时候有一个很好的机遇,就是IBM希望我们并购他们的PC业务。”
他指出,联想集团选择并购IBMPC业务则是看重了三点:第一个是一个好牌子,IBM的ThinkPad。第二个是想并购IBM的技术队伍。第三个是联想希望得到国际化的资源,包括国际化的商业渠道、领导团队、国际化的领导方式。
2008年底的那场金融危机给联想集团带来了深重的伤痛。连续两个季度出现巨额亏损,关于联想并购IBM的决策是否正确的质疑接踵而来……
柳传志认为,“我们能够化解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行业的深刻认识。一般的传统行业没有长远的眼光,就是温水煮青蛙,而高科技企业如果不能按照3—5年之后的市场进行战略规划,就会猝死。”
“不管在什么行业中生存都必须要对这个行业有着深刻的理解。”多年的市场征战,让柳传志得出了这样的宝贵经验。他认为首先是要把自己的企业做好。
第一点,做企业的要做好带有长远性的战略,就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像开汽车一样,用“拐大弯”的方式应对未来的事儿。
第二点,虽然竞争很激烈,但是希望在各个行业的朋友不要破坏自己行业的生态环境,不要进行恶性竞争,这样对谁都没有益处。
第三点,有理想不要理想化。这是因为大家都对自己企业的生存环境不尽满意,我们可以不高兴,可以抱怨,但是我们毕竟只是一个局部,是一个微观。宏观世界是由很多个微观部分,不同层面、不同颜色的微观形成的。决策者不可能做出让每个微观都满意的决定。所以,对我们来说,表达是必要的,建议是必要的,同时有理性的对待也是必要的。联想能够存活发展26年,跟自己的一个重要理念是有关系的,这个理念就是“有理想而不理想化”。早年的时候,在大环境很困难的时候,我就试着改变小环境。当小环境也不行的时候,我就不动了。我宁可不动,我也不愿意找死。我可以到别的行业去动,可以到别的地方去动。今天,中国的大环境和小环境已经相对统一了,但是,我刚才说的那个理念,就是“有理想不要理想化”,依然是中国企业生存发展中的一个有用的原则。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