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升:“92派”企业家的家国情怀


时间:2012-02-23





"我经常讲一定要记住1992年,中国历史上有那么多重要的年份,我认为1992年是中国改革、中国现代化最核心的节点。特别是两个文件的出台,才诞生了中国真正的企业制度,伴随而来才真正诞生了一个阶层,就是企业家阶层。"


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陈东升就是“92派”企业家群体的代表人物。


弃官从商投身时代洪流


“我们这代人是毛主席的好孩子,邓小平的好学生……北京在我们看来就是红太阳的中心,是个不能不去的地方。”上世纪80年代初,从武汉大学经济系毕业后,陈东升进入了当时的外经贸部发达国家研究所,以官员身份从事学术研究工作,重点研究的是当时欧美发达国家的经济。在外经贸部的研究,使陈东升得以读到当时大多数人无法接触到的外文期刊,极大丰富了他的知识结构,彻底打开了他的思想局面。1988年,31岁的陈东升转任国务院研究中心《管理世界》杂志副总编。


在外经贸部做研究工作时,尽管研究发达国家的经济,但那时的陈东升还是个研究型学者;进入《管理世界》时,尽管已有深厚的商业知识基础,但陈东升仍然是个治学兴趣强过经商兴趣的精英知识分子。而真正撬动他由学而商转型的,正是1992年的社会大势。


在陈东升看来,1992年是中国一个分水岭式的节点,这个节点就是颁布了这两个文件。“没有这两个文件,今天的‘92派’就不存在,今天所有的现代企业制度就不存在。所以1992年的转折点就不仅仅是南巡,而是制度化,制度化就是这两个文件。”陈东升说。


坚守创业报效家国


在陈东升下海创业的决定因素中,精英身份的自我归类不可忽视。作为主流社会精英,这类人群的重要特点是活跃在社会主流阶层,试图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发挥其影响。他们更时常与国家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报效国家的强烈意识。


理解了社会精英的这种心态,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陈东升的创业大背景及其后的创业历程。1992年,陈东升同时递交了两份申请:一份是申请创办拍卖行,另一份是申请创办保险公司。创办保险公司的初始动机来源于他对世界500强的研究;创办拍卖行,则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对艺术品拍卖的向往。陈东升说,那时在电视里看到香港艺术品拍卖会的镜头,场面富丽堂皇,参加拍卖的人衣冠楚楚,感觉拍卖这行高贵、神秘而又激动人心,由此种下了涉足拍卖的种子。1993年,在一些同学朋友的帮助和支持下,36岁的陈东升创办了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成为中国艺术品拍卖行业的第一家现代企业,并很快成为行业的重要领军企业。


作为中国现代艺术品拍卖行业的先行者,践行着“创新就是率先模仿”的陈氏理论,中国嘉德几乎把当时中国所有的国家文物鉴定委员都聘为了艺术顾问和鉴定顾问;为了向世界先进的拍卖公司学习,嘉德的高管和拍卖师曾到香港观摩佳士得和索斯比的拍卖会。随后,嘉德继续锐意革新,至1996年泰康人寿组建之前,嘉德已稳居中国艺术品拍卖头把交椅,陈东升成功地开创了一个艺术品拍卖的行业。他自豪地说:“谈当代中国艺术史,陈东升是绕不开的一个人物。”


和嘉德一样,泰康从一开始走的就是专业化、规范化、国际化道路,这是陈东升办企业的核心战略。泰康创立不久就接连创下了中国保险行业的多个第一。截至2011年6月底,泰康的总资产已近3300亿元,净资产超140亿元,累计上缴税收近79亿元。泰康在全国拥有3家子公司,35家分公司,270家中心支公司,4500多家各级服务机构,近30万员工,形成了完整的服务网络。


陈东升说:“大学时我最崇尚的职业是科学家和教授,第二是企业家,对政治家是最看不上的。现在倒过来了。对一个男人来讲,政治抱负应该是第一位的,做不了政治应该做企业。”他说,“我认为我自己的这种思想转变,其实也代表了这样一个时代的发展过程……”陈东升认为自己骨子里有种“跻身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主角的理想”。而无论是从政治学还是经商,陈东升实现人生价值、报效家国的壮志情怀从未改变。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