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潍坊亚星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亚星集团)受“资金门”事件影响,遭遇了严峻的经营危机和巨大的生存压力。在危机关头,以新任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曹希波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临危受命,担负起亚星集团走出困境、改革发展的重任。一年多来,他们是如何化解危机,度过“严冬”的?接下来又将如何走,确定怎样的发展目标?为此,记者采访了亚星集团董事长曹希波。
记者:去年以来,面对一系列重大挑战,亚星集团是如何应对的?
曹希波:2011年,亚星集团经受了有史以来最严峻的考验。我上任的第一天就面临着上市公司整改、资金短缺、管理混乱等多重压力。加上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宏观调控力度加大,市场需求萎缩,使亚星集团雪上加霜,遭遇了内外两个“严冬”的侵袭。
面对现实,我们审时度势,在积极整改的同时,抓住主要矛盾,把握思想主流,公开十大问题,迅速把干部职工引导到帮助企业扭亏增盈的轨道上。紧接着组建成立了生产经营、机构改革和退城进园两大指挥系统,全面推出以二次创业为主题,包括“八大目标”和“十二字”工作方针的发展战略。强有力的领导和全新战略的确立,使广大员工明确了目标,看到了希望,增强了信心,进而通过各项改革措施,打造了解放思想、创新思维、攻艰破难的良好氛围,使企业走上健康发展轨道。
一年来,亚星集团不仅经受住了各种危机的考验,而且呈现出顽强的生命力。主要表现在:企业资金链条牢固,各项改革初见成效,企业活力渐趋旺盛,精细管理效果明显,退城进园稳步推进,职工待遇逐步改善,集团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35亿元,实现了减亏增盈的重大历史性转折。如剔除两项不可比因素,企业全年盈利可达6600多万元,彻底扭转连续多年亏损的局面。
记者:围绕总体发展战略,亚星集团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曹希波:亚星集团遭遇的经营危机,表面上看是以“资金门”事件为导火索引发各种历史包袱和问题的凸显,但究其根本原因,还在于长期以来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管理、思想观念存在问题。要破解危机、恢复发展,必须对企业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亚星集团是一个近30年相对稳定的老国有企业,多年来形成了机构重叠、人浮于事、各自为政、效率低下的顽疾。对此,我们本着机构精简、强化管理、提高效率的原则,首先对管理机构和人事制度进行改革。2011年2月,通过高管新老更替,公司原来23名高管中的11名离开现有职位;5月,对组织机构进行改革,合并、精简10个管理处室。同时,通过公开竞聘方式,完成了副处级以上干部的调整;6月,按照一人多岗、一岗多能的原则,实现精简管理人员116名;11月,按照生产岗位实际需要,完成各分子公司和车间的定岗定员方案,压缩264人,平均减员15.3%。
记者: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亚星集团在营销方面进行了哪些改革?
曹希波:整合营销机制,实施市场化改革,是我们2011年工作的重点,也是效益增长点。由于近年来经营管理混乱,造成企业效率低下,资源浪费,效益流失。为此,我们从树立品牌的核心价值、实现效益最大化出发,转变营销观念,整合营销资源,优化营销流程,抓好购销两头,构筑起与市场接轨的营销机制。在物资供应上,我们遵循“盯大抓小、真比价、可直供”的原则,打破过去部分原材料独家供货的不合理局面,扩大物资直供和招标范围,不断降低采购成本,2011年仅国内采购就实现节约资金1.1亿元。
在营销方面,我们将原来分散的内外贸易职能整合为两个分公司,增强了销售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011年在市场大幅萎缩的情况下,主要产品的产销率、货款回收率均达到100%,5种产品的销售价格实现较大提高。其中主导产品氯化聚乙烯的销售利润率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出口量和创汇额分别比上年增长5.4%和16%,海外市场销售利润率由-7.3%上升到13.4%,提高了20个百分点;双氧水产量比上年降低2000多吨的情况下,实现利润增长185%。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