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过去,皆为序章。 ——莎士比亚
连接产生大数据,大数据孕育人工智能。互联网的过去皆为人工智能的序章。 ——星河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徐茂栋
2006年,同为投资人的雷军和徐茂栋深入交流后,两人决定一起投资WAP门户乐讯。这对老朋友都是聚焦在互联网与产业的融合,但是却走出了不同的路径和模式。
伴随雷军的是小米的故事,销量爆表、估值纪录、互联网思维、七字诀……
而执念于toB业务的徐茂栋,在2005年成立了星河集团,专注于用互联网技术服务于产业。期间,他连续创业成功,在"百团大战"中另辟蹊径,创立的窝窝团定位提高商家电子商务水平,于2015年赴美上市。
近日,勤勉务实埋头苦干多年的徐茂栋走上台前,讲述他12年深耕智能产业互联网的思考与判断。7月7日,在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峰会上,星河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徐茂栋发表了"智能商业引爆产业互联网时代"的主题演讲。
演讲中,徐茂栋在产业大数据上秀了一把肌肉,更重要的是首次提出了"智能商业"的理论框架、"无数据不智能,无智能不商业"的理念、以及一个崭新的智能产业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的论断。
12年时间,星河集团布局的智能产业互联网这盘大棋,多数时间潜行水下,直到陆续入主两家A股上市公司,引起各方的关注。当BAT代表的消费互联网成为红海,向各个行业纵深挺进的产业互联网,或将开启一个全新的价值风口。
洞见未来:无数据不智能,无智能不商业
熟悉徐茂栋的人都知道,他没有某些企业家热衷打高尔夫的爱好,反而更喜欢读书、思考。他眼中产业互联网的概念,经过十余年的反复探索和打磨,已经具有丰富的含义。
"产业互联网是面向企业的互联网,也就是toB的互联网,产业互联网是相对于消费互联网的模式,BAT是消费互联网,是toC的。"徐茂栋对这个概念的描述举重若轻,而他要撬动的却是一个与BAT等量齐观的另一个庞大市场。
在星河看来,消费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之间有着本质的差别:消费互联网是流量驱动,产业互联网是大数据驱动;消费互联网帮助企业解决了高效的流通,用户之间交互是资讯、娱乐、商品、服务。企业之间交互的是订单、生意、资金,产业互联网帮助企业解决了正确的生产。
依靠人口红利迅速崛起的消费互联网巨头,面对产业链复杂且差异化极大的各大产业,要深入纵深的整合与创新,其过去所积累的优势将难以发挥。
马云此前曾敏感的意识到大数据的价值,提出了DT时代的概念。在产业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更是被星河定义为新能源和驱动力,而智能商业则是产业互联网的核心支柱。
在首度曝光的智能商业理论框架中,场景、数据和算法构成了智能商业的三大要素,即智能商业=企业服务(场景)+产业大数据(数据)+人工智能(算法)。
徐茂栋将其形象的描述为,如果没有场景,就缺少和用户的交互,缺少实时数据,缺少和用户之间的有效反馈,没有大数据相当于车没有油,没有算法不能自我进化,相当于油没有车,三大要素缺一不可。
同时,星河还提出了由应用层、数据层和模型层组成的一套全新的智能商业业务框架,
并从可行性和价值提升的角度,总结出电商、零售、传统金融、先进制造业和互联网金融等,将成为智能商业被广泛应用的领域。
从理论到应用,由产业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勾画的未来商业,将是"无数据不智能,无智能不商业!"的全新图景。
深入产业纵深:探寻互联网创新真命题
中国互联网20年的演进,形成了拥有强大流量优势的一批巨头公司。在抢夺入口和用户时间上,消费互联网已经势如红海,一些貌似创新的互联网项目除了引发资本的一地鸡毛,并没有形成颠覆性的突破。向各个产业的垂直纵深渗透,成为了互联网下半场的引爆点和真命题。
有资深产业人士分析,未来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产业效能的提升,创造新的价值,更多要依赖产业更为深入的数据化和智能化,尤其是深入到复杂多样的产业链条中。在这个全新的阶段,消费互联网巨头的优势,将难以复制和平移。
徐茂栋认为,互联网的连接产生大数据。产业大数据正在成为比劳动力、土地、资本更重要的生产要素。有了大数据才可以"正确地生产",相比电子商务解决"高效地流通"更重要。
目前,八成的产业大数据留存在线下,了解产业并融合线上与线下成为了关键。源于长期为产业提供服务的toB基因,星河早早意识到了线下实业,尤其是产业大数据的价值,并进行跨界跨维的深入布局。
据介绍,星河集团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包括全球创业成长服务网络、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金融科技以及产业互联网四大集群。一是全球创业成长服务集群,为企业提供从种子到Pre-IPO的创业投资和创业服务,致力于成为企业的超级产业投资人和联合创始人;二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集群,为政府及企业提供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服务;三是金融科技集群,通过大数据风控等技术帮助广大中小微企业获得金融服务;四是产业互联网集群,线上线下融合,帮助传统产业实现互联网化和智能化。
公司旗下控股A股天马股份(SZ002122)、A股步森股份(SZ002569)、美股众美联(NASDAQ:JMU)三家上市公司,旗下成员企业总市值超过1000亿元。
这个体系既有协同,也对所有创业者和投资人完全开放。通过内生增长,目前星河的企业用户已经突破500万,个人用户突破8个亿。据透露,为了加快发展,星河最近会进行一些必要的外延式整合,通过整合不断优化整个体系。
在演讲中,徐茂栋特别分享了星河成员企业鸿鹊为酒店提供收益管理的案例。利用内部大数据,同时引入外部数据,使用先进的算法,进行数据分析、优化决策,帮助酒店的运营方实现动态定价、房量分配、订房限制、渠道管理等。最终,酒店显著提升了收入、利润等经营指标。
没有追热点、等风口,星河集团避开消费互联网的喧嚣,十多年专注在服务企业的产业互联网落子,如今形成的智能商业版图已蔚然可观。
做赋能者:为千万中小企业插上智能翅膀
近期,经过销量下滑和估值缩水的低谷,小米手机恢复高速增长的新闻让雷军再度刷屏。业界普遍认为,小米深入到产业纵深,发力线下销售渠道,以及对供应链把控能力的提升,是其中的胜负手。
巨头公司有能力深入整合产业链,而中国4000万中小企业却困于资源与资金的短板,难以构建自身的供应链平台。
全球的商业巨头已经形成了专业化、规模化、连锁化、IT化,有能力构建自己的供应链。例如沃尔玛构建了服务自身、完全封闭、非常强大成熟的供应链平台。而中国大量的中小企业成型化很低,自身没有能力构建供应链,特别需要一个第三方协作的、公共的、可共享的产业链平台或供应链平台。
就像滴滴之于出租车公司和出租车司机。每个出租车司机都是一个生意者,滴滴打造了一个非常庞大的、先进的基于人工智能的供应链平台。徐茂栋认为中国有2000万活跃的中小企业,在若干垂直细分领域都需要这样一个超级产业链和供应链平台。
简而言之就是StoB模式(SupplychainplatformTobusiness),即服务于中小企业的供应链平台。"S"是一个大的供应(链)的平台,可以大幅度提升供应端效率,为中小企业持续赋能。在不同产业还会有各自属性的小S。"B"是一个大平台对应万级、十万级甚至更高万级的小B,通过S的赋能,让他们完成针对客户的服务。
在实践层面,星河打造了一站式企业SaaS服务平台,就在帮助传统企业积累数据资源,并将企业的saas服务需求对应为,前台:偏用户侧的建站、营销、会员等;中台:门店管理、采购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后台:财务、OA、HR等。
这背后的商业模式,正是互联网创新技术对所有产业重构的过程中,星河这个"卖水者"的巨大商机。
在美国市场,大数据和企业服务领域已经出现了Palantir和Salesforce这样的成功企业,市值已经达到数百亿美元,可以预见中国产业大数据和智能商业市场的巨大盈利空间。而星河当下的布局则是上述两家的叠加,其中打通跨产业大数据和应用平台可能产生的化学反应,其价值更是不可估量。
在席卷全球的产业互联网时代,中国庞大的市场,再加上颗粒度很高的中小企业,尤其是大量中小企业IT化程度到达临界点,徐茂栋看好中国有机会颠覆在消费互联网时代的copytochina,有机会领先世界。而星河作为智能产业互联网的先行者,将为中国中小企业插上智能商业的翅膀,也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做出有益的探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