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采访杨元庆之前,记者来到了联想位于上地十街的产品展示厅。一台“平板笔记本”,可以挂在厨房看菜谱,架在沙发上当平板,放在桌上当普通笔记本——在联想2012年刚发布的全球首款360度翻转本面前,20多位来参观考察的美国客户代表纷纷露出了赞叹之情。展厅每周都要接待一拨又一拨这样来自世界各地的渠道商、客户和其他参观者。
根据IDC近日发布的数据,在全球智能终端生产方面,三星第一、苹果第二,联想紧随其后,并且与第四名惠普的距离越来越大。
联想,这家20多年前由中关村一间小平房中起步的中国IT企业,如今已经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PC生产厂商。在智能手机领域,联想也从2010年发布首款智能手机时,仅占国内1%市场份额,发展到目前15%左右的市场份额。
昨天下午,联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元庆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就联想近年来如何应对移动互联领域的新竞争等问题发表了见解。
PC不会消亡
记者: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崛起,不少人认为,PC厂商逐渐失去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竞争优势。您怎么看?
杨元庆:智能手机不像过去的电话,只是打电话、发短信为主的简单的语音通信工具,还涉及大量的应用、数据服务。这些恰恰都涉及传统PC厂商长期积累的能力和特长。现在小到智能手机,大到智能电视,其应用和数据服务,其实还是在PC的体系架构下的。
如果再具体一些,我们在设备的安全性、在设备的协同性以及同步等方面,都会慢慢建立自己独到的优势。
比如手机的安全方面。现在大家都知道安卓手机的安全隐患十分严重,与出厂后再安装安全软件相比,联想可以在编辑代码等顶层设计时就将安全问题考虑进去。这就好比天冷御寒防止感冒,穿羽绒服固然暖和,但是唯有身强体壮、从根本上解决免疫能力虚弱的问题,才能少感冒。
同时我认为,尽管平板电脑快速发展,但PC不会迅速消亡,平板电脑只是对传统PC的有效补充,消费者将转向高端PC和大屏智能手机。
记者:与三星、苹果这两个巨头相比,联想在移动终端上的这些优势仍然存在吗?
杨元庆:除了在软件、应用上的积累,与三星、苹果相比,联想还拥有强大的渠道优势。三星可能主要依赖大的家电卖场,苹果虽然有自己的卖场,但是店面局限在中心城市,数量级不过几十个。而联想的店面在中国有几万个,遍布中国的城市、乡镇甚至小县城。当你来到一个非常小的县城,甚至县城下面的乡镇,都能看到联想的专卖店。遍布各个角落的专卖店,极大的用户群,这是我们的强项。此外,产品线上我们实现了高覆盖范围,从几百元到几千元的价格全覆盖。手机比电脑卖得多,这是一个必然趋势,因此丰富的产品覆盖面也是一个优势。
还有一个优势,就是我们牢牢把握生产和渠道。我们能在尽可能保持渠道的低库存的同时,又能保持市场不断货。这样的运营能力也是国外厂商所无法比拟的。
高端时代要重“深耕”
记者:与原来企业争相在低人力成本的发展中国家设厂不同,联想向发达国家设立生产线,是否像有些媒体、业界人士担心的那样,意味着制造业向美国回流,抑或只是联想在国际化趋势中战略布局的考虑?
杨元庆:去年10月,联想宣布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设立生产线进行个人电脑的生产。这是联想首次在美国建立PC生产线。其实联想在北美设立生产线,是为了更快适应当地客户的需求,满足联想的国际化步伐。
联想的客户如今遍布全世界160多个国家。在全球拓展的“广度”达到一定规模的同时,我们需要在“深度”上同时下工夫,深耕关键市场。
其中一个表现就是,我们不仅建立了本地化的市场和销售队伍,还在重点国家如美国建立生产基地,加大研发投入,并充分利用当地人才建立起本地竞争优势。这样的全方位多角度布局将使我们速度更快,创新能力更强,并且更加灵活应对高端PC发展中全球客户的需求。
灵感来自“制造”
记者:惠普等PC领域的竞争厂商逐渐把制造板块外包,联想为何“固执”地坚持自己生产制造?
杨元庆:我们不像很多的企业把生产外包,市场需求高的时候人家供不了货,市场不好时紧急踩刹车人家停不住,这样子灵活性太差。联想特别强调自主的生产制造,认为做硬件的运营非常重要。
丢什么,也不能丢“制造”。丢掉制造,就丢掉了创新。因为一旦把所有生产环节都外包出去,企业不再亲自接触元器件、零部件等,对于元器件领域的创新就不再敏感,也会错过许多由此产生的创新灵感。
联想最近在武汉投资了近50亿元准备新建一个智能手机生产基地,年产量起码三四千万台。基地建成后,我们对智能手机市场的响应会更加快速、灵活。(本报记者 孙奇茹)
来源:北京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