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是在悄无声息之间,“企鹅帝国”已经完成了一轮空前的架构调整和战略变革,依托QQ作为基石延伸开来的组织架构,已经逐渐转变为以“微信”作为新的核心。当然,这一切的目的就是为了迎接那个正在席卷而来的移动互联网时代。
今天的腾讯已经是一个超过2万人的大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既有利益格局的复杂程度可想而知,但是却能够迅速地生长出像“微信”这样,可能会颠覆自身原有产品,而且还是核心产品的新产品,实在是让人不得不敬佩马化腾掩盖于温和外表之下的霸气与果断。
毕竟,很多处于优势地位的大公司在市场形势发生变化的时候,都会叫喊着要“自己革自己的命”,但真正能够做到的又有几个呢?
尽管外界都评论说“微信”已经让腾讯拥有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第一张船票,但马化腾却依然保持着谨慎,他说:这还只是一张“站台票”,能不能顺利到岸还是未知,但这并不影响他大胆规划“小企鹅”游向新大陆行情 股吧 买卖点。
“我们好像发现了新的大陆。”马化腾兴奋地说,“尽管有时候我们会怀疑这是真还是假。难道这么好的创新机会落在我们家、落在中国吗?但是,我觉得有梦想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没有马化腾力挺就没有微信”
5月7日,马化腾出现在央视财经频道《对话》节目设在“2013GMIC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的录制现场,依然是合身的西装加细边眼镜的斯文形象。除了主持人,还有一群嘉宾摩拳擦掌地坐在对面,因为大家有太多问题,希望马化腾能解答。当然,核心问题都绕不开腾讯那款正在创造奇迹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微信。
“微信不会收费。”马化腾知道这是所有人最关注的,因为很快就会有超过4亿的人在使用它。
尽管很多人将微信的成功与“微信之父”张小龙联系到一起,但是一款技术上成功的产品同时能获得商业上的成功,并能快速成为公司的战略级产品绝非如此简单。
“如果没有Pony马化腾的英文名的力挺,微信根本出不来,至少不会这么快出来,毕竟微信在腾讯内部也是要触动很多人利益的。”一位不愿具名的腾讯高管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各种未经证实的传闻其实已经很多了,腾讯内部的不少部门曾出现过多番对微信的质疑与制衡。毕竟,微信属于内部创业,而且这个“Q二代”革命的对象还是自己的老子QQ,打破既有的利益格局几乎是肯定的。
尽管大家充满了好奇,但张小龙和微信团队几乎从未在媒体上公开露过面,“张小龙为人是很低调,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考虑到不要过多地刺激腾讯内部。”上述高管说。
从最终的结果看,马化腾在决断力之外的平衡能力也值得钦佩。一方面,微信团队既得益于QQ这个庞大的资源土壤,又没有被不必要的内耗所束缚,依然能够保持初创团队的勇猛与拼劲;另一方面,部门之间并没有出现内讧,微信也正在与很多其他部门打通、整合以顺利地实现商业化。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