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绿地投资10亿美元,收购了洛杉矶大都会中心项目。这种扩张是否太过激进?对此,上海绿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张玉良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国际化是中国地产市场的必然归宿。
第一财经日报:绿地收购洛杉矶大都会中心是中国迄今为止在海外最大的房地产收购案。这样全球化的海外项目,到底在吸引什么样的人群?
张玉良:绿地的全球化,首先考虑的是中国市场的衍生。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大量的投资移民、大量的留学生和大量的游客走向海外。去年,有八千多万的人出国旅游;未来三年,这个数字可能达到两亿人次。这些都是中国市场在海外的衍生市场。过去,都是由外国的企业在为他们服务。我觉得,中国的企业,当你具备条件,当你有竞争力,当各方面你自身可以走出去的时候,那应该向这个衍生市场发力。
日报:关于绿地的海外拓展,也有质疑的声音,说国内这么多机会,为什么要进军一个不熟悉的海外市场?同时,其他一些地产企业会与当地的合作伙伴来一同进行海外开拓。对此,绿地的看法如何?
张玉良:我觉得,国际化是每一个大企业的最终归宿,因此国际化是我们的最终目标。从绿地集团来看,它已经具备品牌基础、自身的条件、合适的团队,当然还需要不断地提升以适应国际化的需要。国际化当然不是忽视中国市场,而是在继续做强中国市场的前提下去国际化。
任何国际化都需要海外合作,但要看你怎么样合作。比如我们对房屋、对市场调研,对开发、对设计等方面都需要与海外公司合作,但是我们不是财务投资者,我们还要扮演一个开发商的角色,要自己经营,来培育我们国际化的精英团队,这样才能最终成为国际化的公司。
日报:绿地集团的“跨行业经营”战略已初具成果,国内的比如万达集团也在房地产经营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跨行业拓展,同时我们看到国外的一些老牌房地产巨头,比如汉斯(hines)、DLF等却专注于房地产开发,并没有尝试多元化经营,请问绿地集团的跨行业战略最根本的原因和愿景是什么?
张玉良:应该注意到一点,中国的综合性地产企业,都是围绕助强主业来做,比如房地产企业涉足金融产业,是因为房地产很需要资金,金融产业与房地产可以产生很大的互补性。同样,做房地产也需要按照市场要求,做相应的多品种产品。不然,单一产品的附加值和实用性会很差。
从绿地产业结构布局来看,我们会坚持房地产主业,当然我们是以综合地产为主,不是单一的产品。做强主业的同时,我们在发展能源,发展金融产业,这三个产业会有效地协同发展。这些产业的协同性,会令企业的盈利和收入增长更加稳定。
日报:绿地有一个非常可爱的名字,叫红顶房企。绿地在中国和在海外投资房地产的时候是靠关系多还是政策多?
张玉良:我觉得这都很重要。政策是一个导向,不仅在中国,在国外也一样,要看市场离不开政策,政策往哪儿倒,市场就往哪里走,要抓住商机,要研究政策。同样,也不能脱离关系,同样去投资,人家为什么欢迎你,为什么选择你,离不开关系。当然,我说的关系是阳光的关系,一种信任的关系,是互为沟通而产生的认同的关系。
日报:有人说绿地集团是起始于农委下面一个比较小的企业,今天一步步做到如此的成就,你的领导功不可没。但是如果发生交接,会不会出现问题?
张玉良:绿地的发展过程当中,因为我是创始人,所以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我个人有起作用,但是,绿地更多的是一个团队。这一部机器当中,每一个人都是一个重要的部件,如果这些零件拆开来,他们的作用可能就没有那么大。我同样是扮演了一个零部件的作用。绿地的文化、价值观是整个企业的核心,如果这些延续下去,它一定会继续成长。
另外,绿地有一个非常好的体制机制,这个企业,它是国有控股企业,又是高度市场化的企业,它的所有决策都是以市场为第一前提,灵敏性很高、反应速度很快,这种机制在传统的国有企业之中可能很难做到。绿地能够把国有的传统优势与市场化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种体制机制如果能够延续,这个企业就能够持续发展。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