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南京聚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汾时,她身着工作服,但这丝毫掩饰不了她的知性、干练和率性十足。“简单形容一下,我们是一家类似将‘面粉’加工成‘面条’和‘饺子’的企业,这就是改性塑料。”吴汾开门见山地说。
作为聚隆的董事长,吴汾习惯于深入科研和生产一线,思考如何满足客户对改性工程塑料的个性化需求。她的背后,是一个成立仅12年,却制定和参与制定了5项国家标准,拥有53项专利(其中包括10项发明专利),两度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年产值达到7亿元的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在改性工程塑料的王国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1999年,当人们对塑料的认识还停留在塑料鞋、塑料桶的时候,当时高分子专业毕业的吴汾毅然辞去了国企的“铁饭碗”,谢绝了外商的高薪挽留,与12个同行一起凑了118万元开始了工程塑料的创业之旅。
然而市场何其复杂,工程塑料高端市场有杜邦、巴斯夫这样的国际公司,中低端市场上江浙一带大大小小的塑料厂又是鱼龙混杂,凭空杀出来的聚隆如何生存?创业之初,资金周转、产品研发、市场拓展,一切都是步履维艰。
“创业初期的情形真的很难。”最让吴汾犯愁的事情就是资金,利润薄又贷不到款,好不容易争取来了订单,却没钱购买原料,也开不了工。“为了坚持走下去,就连亲戚手中的积蓄,也被我借来充当了流动资金。”
站在创业的十字路口:工程塑料市场竞争激烈,怎么做才能在强手如林的市场上分得一杯羹呢?紧跟市场发展和政策“风向标”,吴汾确定了以“通用塑料工程化、工程塑料高性能化”为目标的中高端产品路线。
汽车和电子电气行业是“以塑代钢”运用最广泛的领域,在国外汽车行业改性塑料用量占总用量的42%,但国内汽车行业改性塑料用量只占总用量的10%。“汽车产业发展迅猛,客户对轻量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这条路大有可为。”吴汾当机立断,加大了相关技术研究上的投入力度,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以国有改性工程塑料替代进口产品的中高档汽车、电子电器及交通运输领域塑料制品。并且,针对汽车内饰材料对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需求量大、要求高等特点,采用动态硫化技术改性聚丙烯,提高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和耐划伤性能,增强材料的刚性和韧性,且价格更便宜,生产工艺更简便。经过几年努力,聚隆已成为国内汽车用工程塑料原料重要的生产商及供应商。
“其实不仅在汽车产业,‘以塑代钢’也能在高速铁路上有大作为。”如今,聚隆公司自主开发的高性能尼龙已应用于武广、京沪等高速铁路。“咱们的产品也让铁路‘铁骨铮铮’变得‘柔情’万千了。”吴汾笑道。
在“以塑代钢”获得成功之后,吴汾接着又思考下一步:中国塑料产业发展很快,很多塑料制品已使用了20年-30年,马上就要进入高报废期,日本塑料产业强调零排放,我们该怎么办?
有了“以塑代钢”的经验,吴汾很清楚想要产业化、市场化,首先要过技术关。经过努力研发,聚隆最终研制出了具有天然木材外观的环保塑木“绿色建材”。如今这些“绿色建材”已经打入到一些国家重点工程和旅游景点之中,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黄山风景区……处处可以看到聚隆的“身影”。
“由于人们长久以来对木料的习惯性和依赖性,塑木产品在国内的应用才刚起步,推行相对缓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去做。当保护资源、关爱环境的思想深入人心之日,也就是我们的事业成功之时。”吴汾很自信地说。
吴汾未来的目标是把聚隆打造成“中国的杜邦”:“这是在我们开始创业时就谈到的,准确说,这个目标一直贯穿于我们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因为我们用的原料是杜邦发明的,更重要的是这个企业不断创新的精神让人敬佩。两百多年历史的企业,之所以还能生存、发展得如此好,依靠的就是创新这个法宝。”
“和杜邦相比,我们还算不上大企业。”吴汾说:“但通过科技创新,我们可以生产与国外同等品质的产品,我们有自己的品牌,价格方面又比‘洋产品’有竞争力,在中国市场,一些国外产品他们就变得没有什么话语权了。”
对于企业的生命力,吴汾的诠释是“技术”和“人才”。在她看来,将来势必还要三、四次创业,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有一个竞争优势,如果没有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来引领,没有技术创新,那就没有竞争力和差异化可言。“我们从来不比国外差,杜邦能做到做出的,我们同样可以,而且可以做得更好。”
“不论是产品、技术还是市场,都和客户需求息息相关,归根到底,‘客户满意’是企业一切工作的中心。”吴汾这样强调。“在新材料领域,我始终是一个追梦人,让科技服务实体发展、服务时代发展”。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