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希望刘永好:非公有制有望成为经济发展主体


时间:2013-11-27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一向是民营企业家的代表人物,在本次论坛上也成为各界追捧的对象,很多人想从他那里请教成功经营企业的智慧。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时,刘永好认为三中全会之后,中国改革迎来了新局面,民营企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历史性地位已经奠定。

  《中国经营报》:对于最新的改革形势,你最关注的是哪些方面?


  刘永好:我最关心的还是政府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态度,这35年的改革历程就是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变化过程。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讲先看一看,不要动;之后变成要求私营企业试一试,这算是一个进步;此后提出了“有益补充”的说法,再之后定义“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三中全会谈到:以公有制为主体,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重要组成部分。从这样的变化可以看出,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是不断渐进向上的,这给我们极大的鼓励。我们希望经过我们的努力,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能并行成为经济发展的主体。

  《中国经营报》:最近很多专家、学者和业界都在关注民营银行的设立问题,前段时间你也在上海自贸区跟一些企业合作,是否可以谈谈你的看法?

  刘永好:国家提出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是非常好的事情。民营企业最希望能够被一视同仁地对待,一方面是减少限制,一方面是获取资源。以往银行都是国家投资,它们对大企业及央企的支持力度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比较少。其实小微企业虽然贷款比较少,但利润率可能更高一些。阿里巴巴的每笔贷款都非常小,但汇集起来仍然可以取得很大的利润。所以民营银行更加市场化,也更加贴近民生,尤其在服务小微企业层面能做得更好。从另一个方面说,民营银行体量小,不能走国有银行的老路,所以势必会创新,互联网金融创新就是最大的创新。

  国家允许用不同的方式组合,以促进金融的发展和变革,从而为各种所有制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提供更多便利,这是国家改革的重点。

  《中国经营报》:在你看来,有没有利用农民的土地更加有效率、更加集约化的运作?

  刘永好:三中全会也谈到了要让农民、农业现代化,让农民享受改革成果,迈进新型城镇化。以当下农产品种植的产量要满足近14亿人的需求确实越来越难,即使科技在进步,但粮食产量的增量还是有限的。我觉得一方面我们还要继续搞活经济,政府对农业相应提供一定的支持补贴;另一方面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抢占资源,以增加耕地。经过大概十七八年的努力,新希望在海外已经建立工厂超过30余家。我们加强海外投资的新策略,就是到资源充足的地方去发展资源性的产品,到发达国家收购品牌和技术,到发展中国家建工厂。

  《中国经营报》:你之前曾规划了一个农业的电子商务平台,你如何看待农业领域电子商务的发展?

  刘永好:农业是最传统的产业,大家都在思考如何跟现代科技嫁接。但是,不是说互联网就能解决所有问题。这是一个产业体系的变革,我们还需要思考怎样帮助农民解决技术问题、金融问题、市场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这么庞大的体系应该怎么利用互联网精神进行创新和发展,这是一个组织体系的变革问题。

来源:中国经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