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勇:用改革创新爬坡过坎


时间:2014-08-04





用改革创新爬坡过坎 ──访河北钢铁集团董事长于勇

  当前,我国钢铁工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钢铁行业发展中旧的矛盾和新的问题相互叠加,企业运营面临的变数频现。在这样的背景下,河北钢铁集团作为国内最大规模的钢铁企业将以什么样的方式适应钢铁行业新形势?以什么样的方法爬坡过坎?又以什么样的智慧破解生存发展难题?日前,《中国冶金报》记者对河北钢铁集团董事长于勇进行了专访。

  推进产线对标聚焦实际竞争力

  “钢铁企业已经进入了颠覆传统、深化改革的窗口期和新常态期,我们唯有以改革求生存、以创新求突破,才能突出重围,赢得市场话语权。”于勇认为,“改革创新是破解当前钢铁困局的动力引擎和活力源泉。”

  于勇分析说,生产关系滞后于生产力发展的矛盾最终导致了产业的“新常态”。高负债支撑的发展模式、高成本高消耗支撑的生产方式、低效率的资源配置模式以及与用户相脱节的营销模式等问题,是当前阻碍钢铁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原因。“这些生产关系层面的问题不彻底根除,企业就无法适应行业‘新常态’要求,就无法摆脱困境,效益提升、持续发展更是无从谈起。”他认为,“企业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创新,依靠改革创新释放红利,才能不断激发企业效益增长的新活力与新动力。这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企业发展进步的根本途径。”

  “只有理念先人一步,适应‘新常态’才能登高一步、快人一拍,才能打破惯性思维,从根本上改变企业在新时期生存发展的困境。”于勇说。据记者了解,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和把握,河北钢铁集团依靠改革创新,实现逆境突破,建立起了适应行业“新常态”的生产经营模式。今年上半年,河北钢铁集团在保持生产经营稳定的情况下,依法依规同比压减54%的用工成本。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降低企业成本,推行零库存采购、商务车改革等措施。一系列“组合拳”逐步还原了钢铁企业应有的先进性和竞争力。第一季度,在全国钢材平均价格跌至20年来最低点的困难形势下,集团营业收入、利税、利润同比分别实现大幅度增长。

  “改革创新要敢于动真碰硬,敢于颠覆传统,要用重点领域和环节的创新,寻求全局的变革和突破。”于勇表示。当前企业内部“低垂的果实已经摘完”,一般性的措施很难挖出更深层次的潜力。他介绍,河北钢铁集团正在扎实推进的产线对标工作,就是企业深层次环节上的一场深度改革。与以往不同,产线对标聚焦点不再是单一产品的成本对标和单项技术指标费用的对标,而是更加关注产线之间装备能力、产品档次,以及劳动效率提升、人力资源配置等更深层次的对标,更能够有效地折射出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实际竞争力。河北钢铁集团借鉴浦项等世界一流企业的成功经验,通过体制变革和机制创新,正在把企业最优质的资源配置到产线。以技术研发费用为例,2009年该项费用仅占集团销售收入比例的0.95%,2014年已提升至1.17%,高出行业平均水平。于勇表示:“产线对标不仅是解决当前企业生存压力的需要,更是提升钢铁行业未来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改良销售模式拉开创新营销帷幕

  2014年春天,一场推广舞钢、石钢直面市场、直面客户的特钢营销模式活动拉开了河北钢铁集团创新营销模式的帷幕。“普钢借鉴特钢”的跨界销售模式着实令业界焕然一新。于勇对此这样解释:“强化特钢营销理念,加强战略营销、技术营销和服务营销,是行业新常态下彻底颠覆高盈利期传统营销做法的具体抓手,是新环境下对新问题的最佳解答方式。”上半年,河北钢铁集团与49家大客户建立战略联盟,集团近200万吨拳头产品打入近百项国家重点工程,板材直供比例达到65%,比去年同期提高近5个百分点。

  于勇告诉记者,河北钢铁集团创新营销模式是钢铁行业在“新常态”下深化营销系统市场化改革、积极培育渠道和服务差异化优势的立足点和着力点,也是企业制胜市场的重要法宝。事实上,河北钢铁集团推进国际化战略已初见成效。资料显示,该集团借助瑞士德高等国际著名企业的全方位战略合作,上半年,累计出口钢材327万吨,较去年同期提高64%,其中镀锌板、彩涂板等高附加值产品比例达到38%。与西门子奥钢联、浦项、德高等企业在节能环保产业等方面展开了深层次合作,借鉴世界一流企业的发展理念和经营模式,河北钢铁集团管理与发展水平在不断提升。

  于勇认为,中国钢铁产业正快速融入全球市场,河北钢铁集团须尽快适应这一新形势,紧跟这一时代潮流,彻底打破封闭式的管理模式,创新全球市场一体化的经营理念,向国外配置资源,向国外寻求发展出路,拓宽国际化发展道路。于勇介绍,未来,河北钢铁集团将充分借助海外市场和海外资源,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释放海外投资效益。据悉,该集团全球化营销服务和市场渠道网络构架也已初步建成,他们利用德高公司和中国香港、新加坡公司3大贸易和融资平台,在提高“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开发利用水平上收到良好成效。

来源:中国冶金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