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担当 匠心光电所匠心之路


来源:中国航空报   作者:刘博 李方亮    时间:2016-07-05





  创新担当 匠心光电所匠心之路——记中航工业首席技能专家、中航工业光电所光装组组长王鹏


  2015年,“80后”王鹏被聘为中航工业首席技能专家,这一年他正好35岁,也正是他在中航工业光电所装调一线上工作17年整。如果说10年磨一剑,那么,17年锻造出来的应该是一种坚守与匠心。如今的他已荣誉满满,依然坚持着当年入行时的梦想,但依然坚守在光电所装调一线,不忘初心,追求着航空人心目中的匠心与极致。


  成长于航空人家庭的王鹏,从小就受到了父母爱航空的熏陶。18岁进入光电所装调一线时,他还是个稚嫩的小伙子,学历不高,基础也很薄弱。怎么办?勤能补拙,笨鸟先飞!光是相关专业书籍他就买了好几十本,利用一切时间给自己充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快速成长,硬是自学成了一个“专家”,不仅本专业光机装调方面的知识他能讲得头头是道,就是电学方面的知识也都通晓。那时,装调线上的老师傅们都喜欢这个年轻小伙儿,很乐意给他传授经验,而他则像海绵一样吸收着老一辈的经验与技能。


  “在行业里干了18年,什么活都干。勤思考,不盲从,经过各种急件、难件的磨炼,自个儿技能就慢慢提高了。”正是不挑活儿的他,自行研制专用工装达100余种、工具20余种,有效解决了平视显示器视差超差、画面漂移、非密封光学腔体低温试验凝结水蒸气等多种装配难题,先后拥有多项普通专利和国防专利,并有多篇专业技术文章发表在核心期刊上。


  2015年,某型平视显示器交付任务艰巨,平均月交付量达到了正常月交付量的3倍以上,但在交付振动及高低温试验中却频繁出现光学零件炸裂故障,一度使交付任务陷入僵局,形势极为严峻。认真分析产品结构特点后,王鹏迅速与其他技能专家、工艺人员、设计人员一起成立专项攻关小组,经过逐层分析和屡次摸底后,结合自己长期平显装配经验,他果断提出了产品部分结构设计和工艺的改进措施,并及时改进装配工艺,连夜完成了试验件的装配。最终,王鹏与攻关组一起改进的方案和创新设计的专用调校工装完全满足了产品装配的严苛要求,一举解决了频繁出现的难题,实现了产品的稳定生产。而这一改进的工装在所内一经推广,就为单位创下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不要觉得自己的行当没有技术含量,任何行当只要用心做精做细,都有文章。”几十年坚持做精做细,对卓越与极致的追求或许早已成为王鹏坚守的匠心,也让他练就了很多让人称奇的绝技,如“全息组合镜灌封”、“徒手感知垫片厚度”、“平显组合玻璃调平”等。其中,“徒手感知垫片厚度”的绝技更是让人惊叹不已,他能快速准确地分辨出0.05毫米的细微差别。而这项绝技也让他在某次军事演习保障中着实秀了一把。当时某型机在起飞前的机务准备过程中,平显系统突发故障。此时距演习正式开始已不足3小时,如不能及时排除故障,将可能导致演习中我方飞机某些功能无法正常运行。当此紧要关头,王鹏背着工具箱爬上了飞机,凭借多年来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装调经验,他准确将故障定位在CRT部件上,在配合机务人员拆下该部件推入现场维修间后,他发挥了自己多年形成的徒手感知技能,仅用双手感知就快速将故障件视差精度调试完成,及时高效地解决了故障,令在场的人松了一口气,获得军方人员连声赞扬。当时大家都有一种感觉:这就是装调技能大师的范儿了。


  匠心之路,技近乎道。在年轻的王鹏看来,18年的技能求索之路就是一条追求梦想与卓越之路。他坚守着、磨炼着、挑战着,无论是艰难的摸索,失败的沮丧,还是成功的喜悦,都慢慢地融化于装调线上,绽放出一朵朵奉献航空的匠心之花。(本报通讯员 刘博 李方亮)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