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政:调酒21年“调”成首批“劲牌工匠”


来源:消费日报   时间:2016-09-01





  “21年和两年甚至和两天没有什么差别,如果你肯钻研,每一天都是崭新,不觉得乏味,在工作中找问题、解决问题,专注一块曲、一瓶酒,崇本守道,每个岗位都可以成为能工巧匠和岗位专家。”


  这是6月份公司早会上,主持人对陈学政的概括介绍。7月15日,公司年度表彰大会上,陈学政成为首批“劲牌工匠”。


  陈学政,1973年生,20岁到劲牌公司,一个白酒调配岗位就干了21年。


  正如他所说的:工匠精神不仅意味着精于细节的执着,更需要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韧性。


  7月22日上午,晴,高温超38℃。


  陈学政一身工作服,脚穿筒靴,在车间忙碌着。


  “政哥今天替人顶班,一个人有点忙。”勾兑车间同事管他叫“政哥”,说是他确实比车间多数人年纪要长,更重要的是在调配技术方面无人能及,是当之无愧的“大哥”。


  工作间隙,陈学政顶着一脑门子汗水,回忆起了当初进厂的情形。


  1993年7月,从大冶成人中专毕业的陈学政被分配到了建材系统,经过一番波折,同年8月,他迈进了劲牌公司的大门(当时的皇宫酒厂),成为公司的一员。


  当时为什么想来皇宫酒厂?陈学政说,当时算是慕名而来吧,觉得酒厂有着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以及较好的经济效益。刚进公司时,陈学政被安排在白酒四车间做白酒酿造。


  1994年8月,他被分配到当时的工程师室,开始接触白酒调配工作,并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个兴趣到现在已经长达22年之久,也从一个菜鸟成长为一名白酒调配专家。


  公司白酒产品从原来的几个品种发展到现在的几十个品种,从大团圆系列到毛铺老酒系列、再到苦荞酒系列,从所有大曲产品系列,到小批量定制产品和中试新产品以及工艺验证试验产品等,无一不是经他的手进行调配而走向市场。


  可以说,陈学政见证了公司白酒的发展。


  这期间,他也荣获改善之星、品评技能第一名、精益生产技能竞赛第一名、“身边的榜样”称号、省级白酒评委、2016年劲牌工匠。一天品酒40杯,操作工成了省级评委想要成为调配好手,用陈学政的话来讲,那就是一定要做个有心人。一瓶酒进行调配,要经过原酒计量、降度、醇溶、调香、加炭、循环、粗滤、精滤等十多道工序。公司近几年定制产品较多,因为批量小,对计量要求特别高,如果不严谨,任何一个原酒或调味酒的量比出现问题都会影响产品风格。“有一道工序错了,这批酒就全部废了。”陈学政说,干这个工作,人一定要特别细心,还要对工艺、对设备、对现场都要精通。


  添加物的称量和复核、溶解时间的控制、管道分布及走向等等这些都是不可忽视的细节。陈学政曾四次发现经过三级把关和复核后工艺指令单的错漏,及时避免了质量事故的发生。


  说到调配就不得不提到品评,这无疑是调配岗位必须具备的重要技能。为了保证每批次调配产品的合格,除了用各类仪器进行数据分析外,感官品评也是调配成败与否的重要判定依据。


  当时还是门外汉的陈学政有了要学习品评技能的念头。没过多久,这个念头就被付诸实践,他开始跟着当时的技术员王衍学习品评技能。


  只有中专学历,刚工作不到两年,陈学政想要快速掌握品评技能,无疑是一个重大挑战。


  但他没有气馁,从毕业时的滴酒不沾到一天品评40杯白酒,仔细揣摩不同酒体的风味、色泽、特色,同时抓紧时间学习品评知识,遇到不懂的问题经常请教。


  坚持近一年时间,他能品一品就能够较快区分不同酒体的香型、度数、产品名称等。


  虽然身为操作工,陈学政却时常以技术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他深知只有掌握了品评技能,才能更专业的调酒。他经常抽空将公司的原酒和在线产品进行品评,同时对辅料以及各种香料进行闻香训练。


  经过日复一日的不断学习和坚持,2014年12月,他通过湖北省白酒评委选拔考试,成为了劲牌公司有史以来第一个获得省级白酒评委的操作工。


  带出徒弟40个,坚守调配岗位攻难关“白酒调配技术永远也学不完。”陈学政习惯性的做出品酒抿嘴的动作。


  在勾兑车间,调配属于操作难度相对较大的岗位,易出错,且工作时间不固定,对人员要求也较高。在每年车间轮岗中,几乎没有人愿意选择,但陈学政每次都毫不犹豫的坚持选择调配岗位。


  他说,自己喜欢这个岗位,喜欢专研调配技术。看着每一批调配过后合格的酒体走向市场,心中充满着成就感。


  22年间,勾兑车间的岗位陈学政几乎全部做过,成为名副其实的全能手。


  精益生产是公司生产管理的重要工具,而陈学政正是勾兑车间精益生产工作的“领头羊”,他积极带领员工开展课题攻关,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先后带出的徒弟也有40多个。


  前期,厂内活性炭酒尾的回收一直是一个大难题,传统的做法就是将成袋的活性炭进行沥干,回收沥出的酒体。但是这种方法不仅回收率低而且劳动强度大。


  一次在与前来学习人员的沟通中,陈学政突然得到启发,何不利用酒精易溶于水这个原理将活性炭中的酒体“引导”出来呢?


  车间迅速成立课题攻关小组,以他为组长主导负责开展提高活性炭酒尾回收利用的课题攻关项目获得了成功,为公司节约近20万元,该课题获得2013-2014经营年度公司焦点课题三等奖。


  2014年他主导开展的提升勾兑车间3#罐区基酒调配产能的课题攻关,将原有的生产能力57KL/小时提升到了现在的75KL/小时,大大的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获得焦点课题二等奖。


  同年,他参与的《劲牌酒厂提高勾兑车间毛铺苦荞酒调配效率》焦点课题获得2014-2015经营年度公司焦点课题三等奖。(本报记者陈平原 通讯员 沈莉)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