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的步伐不断加快,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有属于自己的民族品牌。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品牌的数量不断增加,但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的民族品牌发展起步较晚,在品牌价值、品牌竞争力、品牌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在民族品牌保护方面,还比较薄弱。
一、中国民族品牌存在的问题
(一)民族品牌意识淡薄。当前中国许多产业已经是世界第一,但自己的品牌却很少,中国经济在某种意义上成为没有品牌的打工经济。我国的一些企业家缺乏长远的品牌战略意识。主要表现在:有的企业法人代表没有树立品牌意识,只是一味地追求生产经营的绩效;有的企业虽然有品牌意识,但没有把品牌放在重要位置;有的企业缺乏创造品牌的动力,一遇到技术上或资金上的困难就产生畏难情绪,甚至自觉或不自觉地放弃对品牌的追求……
(二)民族品牌缺乏危机变革意识。民族品牌必须及时把握产业的变化,及时对产品技术和核心要素进行创新,才能赢得市场的持续性发展。我国很多民族品牌就是由于未能把握新的技术以及产业变动所带来的机遇而消失的。
(三)民族品牌商标权流失现象严重。我国许多企业缺乏知识产权意识,对民族品牌的商标权保护不利。我国一汽轿车被德国大众并购,四川长虹被荷兰飞利浦并购……中国的合资合作企业90%使用的是外国投资方的商标。当年人们耳熟能详的许多品牌如小护士、大宝、两面针、南孚等都被外企打入了“冷宫”,民族品牌在外资并购中“蒸发”。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外资并购的都是国内的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从而就能主导行业技术标准而控制整个行业,中国被外资并购的企业因丧失主导权而成为外资的加工车间。
二、保护民族品牌的重要性
无论是被欧莱雅收购的小护士,还是被达能并购的乐百氏,我们曾经在并购之时看到的信誓旦旦的发展民族品牌的承诺似乎都没有在未来成真。民族品牌被并购以后,中国失去的不只是一个企业、一个品牌,而是中国企业在这个行业的竞争力和地位。“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句适用于所有领域,但凡那些闻名世界的产品,都带有深深的民族印记。当一个品牌深深印上某种文化的烙印时,品牌的影响力就会与文化的生命力一样具有极强的扩张性,从而实现文化传承下的产业复兴,提升行业竞争力,从而实现文化传承下的产业复兴。
三、保护民族品牌的重要途径
(一)加强调查摸底,全面掌握民族品牌发展现状。工商部门应充分发挥商标职能和基层组织机构优势,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民族品牌的调查摸底,并建立专门台账,全面调查了解民族品牌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二)加强多方联动,全面营造支持民族品牌发展氛围。我国《商标法》于2001年第二次修订并实施后,迄今已11年。这11年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在涌现出一大批国内知名企业的同时,国际知名企业也全面进军中国,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由于《商标法》长期未能得到修订,现有的法律规范在对驰、著名商标以及民族品牌的保护方面略显不足,确实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及鼓励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品牌、民族企业的目标不太相符。因此,对《商标法》及早进行修订十分必要。同时工商部门应将民族品牌发展现状向党委政府加强请示汇报,推动扶持政策出台,从税费、土地等各方面给予民族品牌更多、更全面的扶持、帮助。
(三)加强宣传引导,全面提升民族品牌保护意识。发动全国工商系统的力量每年定期集中宣传、展示民族品牌,持续营造民族品牌发展氛围。防止民族品牌在被国际资本“收编”的同时所消灭。企业在合资时应有长远眼光,应该走自主创新之路,坚持培育使用自己的品牌。将品牌意识摆在发展前进的首位,成立知识产权部门,引进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训员工知识产权知识,在合资过程中力保民族品牌不放弃、不消失。(田媛媛)
来源:消费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