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地毯:品牌文化新“织路”


作者:王莹    时间:2014-01-29





  近日,《中国企业报》记者了解到,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与万达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滨州东方地毯为万达集团2014年度的24家影院线提供高品质地毯20万平方米。“万达集团看重的不仅是东方的地毯,而是东方地毯具备的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一体化、个性化、创新化’的企业能力。”在近日第五届世界酒店五洲钻石奖颁奖盛典的演讲中,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销售总监何永玉如是说。而东方地毯作为国内知名的地毯生产企业,承揽过众多著名星级酒店的地毯设计、安装、售后服务工程,积累了丰富的实用经验。“地毯不是一个简单独立的平面,它涵盖投资方、设计方、运营方综合需求和文化主题,并且紧扣成本与实用效果。品牌选择很重要。”从酒店到高档影院,东方地毯正开辟着品牌文化的新“织路”。

  立足国内商用市场横向扩展

  据了解,过去星级酒店地毯一度趋于进口,推崇国际品牌;但由于受到图案、成本、起订量、周期的限制,部分国际品牌逐步淡出国内酒店市场。而目前,民族品牌领军中国机织地毯。作为布局商用地毯领域多年的东方地毯而言,东方品牌已深入星级酒店样板工程。“针对不同的酒店星级、主题文化,提供个性化的地毯方案设计,达到整体设计效果要求;结合地毯品种、档次、编织特点以及配色,根据酒店的使用功能,进行合理的推荐;其中,酒店大堂、咖啡厅、宴会厅等高档办公区,可以使用手工地毯、阿克明斯特地毯;手工毯工艺结构紧密,变化丰富;阿克明斯特毯面大气、密度较高,充分体现办公区的档次和奢华。”何永玉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此次与万达签约,就是东方地毯在商用市场上的延伸,影院的使用功能和酒店相近,而选择我们,实为对东方品牌的深度认可。”据了解,东方地毯样板工程铺路高档星级酒店和会议中心。工程覆盖范围包括澳门君悦酒店、国家体育馆、上海大剧院、苏州东山宾馆、台湾皇家四季大饭店、青岛颐中皇冠假日酒店、上海俪都中港娱乐城、无锡万达喜来登等国内外各大五星级酒店,更与日本NITORI公司、美国CAPEL公司、瑞典IKEA公司等国际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2008年,凭借品牌知名度与良好的质量,东方地毯成功牵手北京奥运,成为奥运国家体育馆指定地毯用品供应商。“正是由于多年的技术和资源积累,此次商用商场的横向拓展得以实现。”何永玉表示。

  走出去,成功打入土耳其中高端市场

  而事实上,中国地毯企业早已站在产业变局的十字路口。“为适应市场发展变化,属劳动密集型的地毯公司一方面加大技改投入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加快产品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部分龙头企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地毯专业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投入巨资,引进国际最先进的地毯成套设备,壮大企业规模,增加市场占有率。除了技改,地毯企业正着力从制造企业到文化企业的转型,读透了地毯消费者的品位与文化需求的东方地毯,终于摸索出一条“中国地毯的新丝绸之路”。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东方地毯更是运用商业化机制,重构文化符号的商业价值。“如今,我们的工艺块毯成功打入土耳其中高端市场。”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韩洪亮表示。事实上,东方地毯以其优质的服务和卓越的管理享誉全球。通过产品创新和市场开拓,东方地毯在国内建立了15个分公司、36个办事处和分销机构。目前,集团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中东、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几十个国家和我国港澳台地区,形成完整的规模销售体系,产品出口销售比例达到40%以上。

  “品牌为王”,将文化元素融入产品

  一张地毯可以兼顾成本、效果、使用,那么,东方地毯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何永玉总结出以下三点:其一,专业的设计能力与产品能力的结合,体现酒店主题文化;其二,先进的设备、外国技术专家组与质量体系保证;其三,持续的创新能力。具体而言,东方地毯将手工地毯的文化元素融入到现代机织地毯中,加以创新,并赋予新的产品生命;集团为星级酒店配备专业的设计团队,由国内著名的地毯资深设计师黄君之担纲设计总监;集团本部设有工程部,与全国36个办事处互动;与鲁美联合办学,形成战略实习基地;与上海东华大学进行科研课题链接。“在技术上,集团配置比利时、德国、美国、奥地利进口的尖端设备,形成星级酒店地毯的系列配套;从比利时聘请技术专家,保证产品品质与设计师方案的完美结合;集团投资,成立行业地毯检测中心与国家级实验室申报,实现地毯检测的标准化,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何永玉表示。正是如此坚实的基础工作,自然造就出东方的产品创新能力。“快速的方案深化与准确打样;尊重设计原旨下的创新提案;国际化的视角,做到‘洋为中用’,借鉴欧洲设计元素与世界流行色彩;把握酒店的设计主题与自然人文,并融入到产品方案得以实现。”何永玉表示,从工厂角度实现产品与艺术、成本与方案、适用与效果的“三维一体”。(本报记者王莹)

来源:中国企业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