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润滑油市场自上世纪90年代放开后,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引来了几乎所有国际知名润滑油品牌。美孚、壳牌、埃索、BP、嘉实多等国外品牌凭借其国际品牌的优势在中国润滑油市场一路扶摇直上,对国内润滑油市场形成强烈的冲击。
面对这种情况,2002年,中国石化正式成立润滑油分公司。当时很多国际品牌对此并不在意。可出乎他们意料的是,短短十年间,以中国石化润滑油公司为代表的一批中国企业,不但成功在中国和国际的润滑油市场上实现了一次次突围,更成为这些国际品牌的强劲对手。
主动竞争本土润滑油品牌的突围路径
如同中国家电业和通讯业一样,润滑油行业的竞争也经历了一个从被动竞争向主动竞争发展的转变。
90年代以前,润滑油一直都是石化企业的副产品。国产润滑油更注重的是对专业司机、维修点的销售,认为只要货品铺到了,其它都是不重要的。但是,随着中国私车市场的快速发展,非专业司机,也就是普通大众逐步成为润滑油消费的主体。
这些消费者更加注重对自己爱车的保养和维护,但对润滑油这样的高附加值产品却了解不多,消费的非理性色彩更浓,“品牌”的认知往往成为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国外润滑油品牌巧妙地利用了这种心理,凭借自身国际知名品牌形象,迅速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尤其在高端市场更是拥有绝对的统治力。在当时虽然高端产品只占到20%的市场份额,但利润却占到整个市场的80%。
与国际品牌的强势竞争相比,一个更深层次的转变对润滑油市场的影响更为深刻,那就是随着汽车进入大众家庭的趋势越来越快,润滑油已经开始从工业品向日常民用消费品转化,甚至摆上了大型超市的货架。而民用消费品的消费特点与工业品完全不同,与之相应的市场拓展方法也完全不同。这里面蕴含着巨大的商业契机,如果能更好地抓住这一变革,就有可能改变整个润滑油市场的格局。
面对摆在眼前的竞争压力与无限商机,以中国石化润滑油公司为代表的本土润滑油企业开始寻机突围。
航天科技品牌的差异化内核与工业品市场更注重渠道拓展不同,在民用消费品领域,品牌的影响力更为至关重要。因此,面对大众消费者,公司首先确定了坚持品牌经营理念,全面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并开始着力打造一个中国的世界级润滑油品牌。
此前,中国石化旗下已经集合了燕山、环球、南海等多个品牌。但品牌的过于分散不但不利于消费者接受和认知,更存在内部互相竞争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开始实施内部品牌大刀阔斧的梳理,最终决定放弃其他品牌集中生产‘长城牌润滑油’,这成为长城润滑油得以飞速发展的起点。”中国石化润滑油公司总经理宋云昌说。
为了实现建设世界级品牌的目标,中国石化润滑油公司确定了长城润滑油的品牌定位是“高科技”、“高品质”和“国际化”。并确立了“以客户为中心,以优质的产品和专业的服务为基石”的品牌理念。在这一品牌定位下,针对大众消费特点,公司又进行了一系列的品牌推广工作。
2004年春节前后,由国际知名导演张艺谋亲自担当导演的长城润滑油广告《风云篇》,在央视黄金时段隆重推出。一时间,“长城润滑油———引领中国动力”的广告词响彻神州大地,越来越多的用户看到了“长城”的雄厚实力,从而更加了解、信赖长城润滑油。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