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面临的八大问题与困境


时间:2012-02-08





中国伟大的复兴进程中,涌现出了以华为、联想、海尔为代表的诸多著名企业和著名品牌,但还有许多中国企业在品牌建设中依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和重重困境。中国品牌的发展是个过程,品牌价值小、品牌实力弱、品牌管理乱、品牌发展慢、品牌存在时间短的状况切实存在,需要的是仔细探寻原因,并寻求问题解决之道。中国企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境可以归结为以下八个方面。

  一、缺乏品牌建设能力,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品牌困难重重

  中国有众多优秀的OEMOriginalEquipmentManufacture,指代工生产制造商,它们在多年发展中积聚了雄厚的生产制造能力,但是也面临着如何突破低利润发展模式,转入创新发展模式的问题。有效创建自有品牌,提高品牌价值,提升产品利润空间,拓展产品销售渠道和市场份额,获得更大的成长空间,这已成为诸多企业的战略选择。但是,诸多中国企业依然难以突破OEM制造商的价值定位。由于缺乏科学的品牌管理策略和方法,许多企业以广告宣传和明星代言为核心思路创建品牌,尽管付出高额广告费用和代价,创建自有品牌的道路依然艰难。企业在探索创建自有品牌的有效路径和创新品牌价值成长模式的路途中,依然面临诸多困境。

  二、缺乏清晰的品牌发展战略,与企业发展战略缺乏有效协同

  中国许多品牌缺乏清晰的企业发展战略和基于企业发展战略的品牌发展战略,企业的品牌定位与核心能力相脱节,不能基于自身核心能力规划品牌的价值定位和差异化品牌策略,企业的品牌建设也没能与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建设有效结合,从而造成品牌发展失位与错位,难以发展不可复制的品牌价值,难以发展基于自身核心能力的差异化竞争策略,由此导致企业的品牌价值成长缓慢,企业发展受挫。

  三、缺乏有效的品牌价值提升方法,走出同质化竞争和价格战的误区困难重重

  同质化竞争是大多数行业发展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目前的中国市场,许多相近产品领域的中国企业产品供过于求的情况相当严重,同质化竞争的现象也非常普遍。国家有关部委近年曾对600种主要消费品进行了调查,覆盖了包括消费类电子、服装、食品、日化、办公等多个行业,结果显示:供不应求的商品几乎没有;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有172种,占28.7%;供过于求的商品428种,占71.3%。

  企业同质化竞争的原因很多,一是企业技术研发能力不足,产品在技术层面不能有效拉开档次;二是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产品在功能和款式层面缺乏显著的差异性,典型的特点就是产品换个商标就换了主人;三是企业的质量管理能力不足,产品在质量、档次层面不能与同类产品拉开差距,相较于行业领导品牌的产品存在较大差距。在供过于求、同质化竞争现象严重的商业环境下,中国市场的同质化则显得更为全面,不仅仅是产品同质化,就连企业的竞争策略、营销模式等多个方面都呈现出同质化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价格战、促销战、资源战、成本战就成为很多企业或是主动或是被动的选择,从而导致不少企业陷入微利经营的窘境,甚至出现行业整体性亏损的极端现象。

  技术和品质的不足,以及竞争策略的同质化,导致企业无法建立有效的品牌价值支撑和品牌认同;行业内众多企业的产能过剩,导致市场上的同质化产品过剩;在营销层面,许多企业也没有建立有效的品牌价值定位区隔和品牌形象区隔。诸多原因导致许多行业的企业仍处于以广告战、价格战、促销战为主的同质化竞争阶段,无法形成以差异化为主导的良性市场竞争态势,企业也无法形成有效的持续发展模式。

  四、缺乏品牌经营与品牌管理能力,导致品牌经营的高成本、低成效

  目前许多中国企业的品牌管理能力非常薄弱,有的企业还处于无品牌管理战略、无品牌管理组织、无品牌管理制度、无品牌运营管理模式的四无状态。在品牌管理层面,有些企业缺乏有效的品牌管理组织和品牌管理制度,导致品牌管理职能缺失,品牌管理处于无序和盲目状态。有的企业虽然设置了市场或品牌管理部分部门,但没能建立系统科学的品牌发展战略和品牌运营模式。有的大型企业,内部品牌众多,品牌架构体系管理混乱,内耗严重,难以形成有效的品牌协同。

  在品牌经营过程中,企业的品牌形象与品牌价值定位相脱节,难以形成鲜明有力的品牌个性形象。品牌形象成了一件衣服,随时可以换,别人也可以模仿,甚至直接拿去穿。企业的品牌传播策略时常发生摇摆,缺乏长期一致的品牌形象,难以向客户清晰传递企业的品牌价值。

  缺失的品牌管理能力和盲目的品牌营销,也造成企业资源和资金的极大浪费。当前企业的品牌建设过于注重广告宣传、明星代言、终端促销。其实,差异化的品牌价值和品牌个性形象建设,以及与目标客户群体的互动沟通,会更有利于客户对企业品牌的价值认知和认同,更有利于降低品牌营销成本,更有利于促进企业的产品获得品牌溢价和销量增长。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